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取得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嫡系主力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全国局势发生了根本性的扭转。三大战役后,解放军进行了全军大整编,彭德怀所领导的西北野战军改编为第一野战军,开始了其解放大西北的伟大征程。

在西北,盘踞有三大势力,他们分别是中央军嫡系的胡宗南集团,“宁马”首领马鸿逵和“青马”首领马步芳。其中,马步芳尤其让我们耳熟能详。

马步芳,名义上从属于国民党军,实际上是具有相当独立性的军阀,其渊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70年代的白彦虎叛乱。反动、血腥、野蛮、残暴,是马步芳匪军最大的特点。

在很多历史爱好者眼里,马步芳的实力非同小可,甚至可以比拟国民党的精锐。毕竟1936年西路军的惨祸,实在令人印象深刻。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军阀林立。而马步芳的军队,在各军阀中,都算是相当特殊的。

西北地区,地广人稀,出产优质战马。因此马步芳便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一支精干的骑兵。一方面,马步芳的部下大多姓马;另一方面,马步芳的兵大多骑马。因此“青马”,又被我们俗称为“马家军”。

在与西路军的作战中,马步芳的“马家军”展现了惊人的凶悍和残忍。在进入新疆的过程中,必然要经过河西走廊,而该走廊峰腰部东起凉州、西到高台、北临沙漠,南对祁连山,人烟稀少、地势平旷,无险可守。而西路军主要以步兵为主,装备低劣,缺衣少粮更缺乏弹药。自动武器的缺乏,使西路军难以应对马步芳骑兵的追击。

因此在作战中,西路军被轻捷、快速的马家军追得精疲力尽,虽然英勇战斗,但仍因兵种克制,导致重大损失。最终,西路军几乎全军覆没,许多红军战士被杀或被俘,其惨烈之像,笔者真是不忍记载。

可以说,马步芳和我军结下了深仇大恨。而这个仇,我军不能不报。而三大战役之后,向马家军复仇的时机终于成熟了。

在很多历史爱好者眼里,“青马”战斗力很强,甚至比中央军嫡系还要强。但实际上,这是认识上的误区。西路军的覆灭,并不能说明“青马”的强大。西路军的失败,是因为红军不熟悉西北地形特点,不熟悉当地的民情,同时也有战术上的失误。如果换个主场,马家军根本就不可能是红军的对手。

而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人数、军事素质和武器装备均已不可与当年同日而语。相比于其他野战军,第一野战军的装备算是比较差的。然而相比之下,马家军的武器还要更加糟糕。火炮少、弹药缺,炮兵技术还奇差无比。

作为马家军王牌的82师,才20多门炮,分为57毫米战防炮、75毫米山炮、105毫米榴弹炮三大种类。82毫米这种团、营级的火炮,在马家军队伍里居然是师属火炮,其火力之贫弱,是可见一斑的。

然而即便如此,骄横的马步芳,却对我军有着相当的优越感。首先,他确实击败过我军,甚至西北野战军在他手下,也吃过几次亏;另一方面,马步芳愚蠢地相信蒋介石的说辞,以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坚持下来一定会有转机。最后,马步芳还有“宁马”马鸿逵、中央军胡宗南在身后顶着。他相信,自己凭借关中到陇右的天险,一定能守住自己的青海老巢。

而他那个上了几天军校,志大才疏的儿子马继援更加狂傲,他的目标可不只是守住西宁、割据西北那么简单,他还要东出潼关,和解放军争天下,简直不知天高地厚到了极点。

正是这样的骄横,让马步芳利令智昏,选择了一个下下之策,那就是倾尽主力防守兰州,想将第一野战军挡在西宁之外,玩弄“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把戏。

然而实际情况却如何呢?首先,第三次世界大战根本打不起来,美苏也不愿意打;其次,国民党一向是友军有难,不动如山。

就是因为相信友军,张灵甫、黄百韬才会被打得那么惨。而马步芳的所谓友军,也实际和仇人没什么区别。马步芳和马鸿逵虽然沾亲带故,但是实际一向有矛盾。同时,马步芳和胡宗南也不对付。虽然马鸿逵和胡宗南答应得好好的,但是真要开战,马鸿逵和胡宗南只会看马步芳的笑话,他们凭啥豁出力气,帮自己潜在的对手保地盘呢?而历史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

相比于马步芳的骄横,毛泽东、彭德怀就要务实得多。1949年6月26日,毛泽东在给彭德怀等人的电报中再三强调:

“告诉杨得志,千万不可轻视两马,否则必致吃亏!”

当年西路军败给马家军,何尝不是因为轻敌呢?如果不轻敌,解放军断没有败给马家军的道理。

虽然彭德怀脾气火爆,极力想为西路军复仇,但绝对没有为仇恨所蒙蔽双眼。相反,从1948年5月西府陇东战役开始,彭德怀就已经对“青马”进行了细致研究,发现马家军步骑各半,适合在高原作战。而如今,马步芳却将主力放在兰州,简直是以己之短,攻我军之长,愚蠢至极。

后来,彭德怀命张宗逊为各军团以上干部开战说明会,反复讲解“青马”的作战特点和部队应注意的问题。以谨慎的态度对待骄兵,又在合适的条件下与马家军交战,解放军绝对没有输的道理。而事实也证明,马家军虽然凶猛彪悍甚至可以说是悍不畏死,但是西北野战军却连一支小部队也没有损失。

1949年8月,兰州战役打响。马步芳集中自己全部主力,一共约6万余人,可谓精锐并出。兰州,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它夹山带水,地势险要,背靠黄河,东南西三面环山,,尤其是东西长20公里的南山,是全城最大的屏障。抗战时期,兰州作为大后方,构筑了坚固的国防工事。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又修筑了钢筋水泥工事,并由马家军增修了大量堡垒,俯视着通向城内的环山公路和各主要阵地,外斜面有环形人工削壁1到2道,高6到10米。各战壕之间,又埋设了大量地雷和铁丝网。马步芳满以为,凭借兰州险要的地势和坚固的防线,必能让解放军铩羽而归。马继援扬言兰州是“攻不破的铁城”。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

通过前文,大家应该也知道,马步芳的部队以骑兵出名,更适合以青海广阔的原野为依托,进行流运动战。而要进行防御性质的阵地战,化骑为步的马家军是根本不够看的。

胸无点墨的马步芳不懂防御战,因此在兰州犯下兵家大忌。他将自己最强的82军摆在防御前沿。而真正的防御战,应该采取“田忌赛马”的策略,以弱兵依托防御工事消磨攻方的锐势,同时以主力作为反攻预备队。等攻方出现疲敝,再一举反推。而马步芳却反其道而行之,这一举措最终决定了他的彻底失败。

马步芳有失误,但并不等于兰州就容易攻打。马家军每个连都配备有神职人员,利用他们使用宗教狂热鼓动士兵作战。因此马家军打起仗来从来死战不退。和其他国民党士兵不一样,马家军特别喜欢近战和肉搏。甚至有老战士认为,马匪比日本人还凶悍。

在初攻兰州时,我军确实在兰州外围阵地吃了些亏,毕竟兰州的防御做得确实挺好,伤亡很大。彭德怀见强攻不成,立即改变战术,以第一兵团为主力,向兰州西部的临夏发动进攻。到了8月23日,第一兵团已经攻占康乐、宁定、临夏、永靖等地,歼灭1476名马匪。就这样,兰州右翼受到严重威胁,而马步芳老巢西宁也进入了我军攻击范围之内

马步芳发现第一兵团正在临夏地区修建船筏,准备北渡黄河,与第2、第19兵团夹击兰州。马步芳一方面担心兰州失守,另一方面也害怕自己老巢被我军给端掉。于是,他又使出一昏招——抽调部分兰州守军加强西宁的防御力量。而这一举措不仅没保住西宁,反而削弱了兰州的防御力量。

彭德怀见正面进攻受挫,于是举办了军事民主会议,改变了进攻策略。彭德怀发现马家军把主力置于 南山,北面的黄河铁桥则是唯一的撤退道路。彭德怀据此断定,攻占南山是解放兰州的重点,夺取黄河铁桥则可全歼敌人。

8月25日拂晓,解放军经过周密部署,对兰州发动了总攻,而攻击部队的主要方向,定在了兰州城西南十余里的沈家岭。沈家岭高地,被称为“兰州锁钥”,要攻取兰州,必要先砸烂这道“锁”。

解放军的攻势如同海啸一般,凭借马步芳手上那点破铜烂铁,根本无法阻挡。马步芳深知,沈家岭高地一旦被破,自己几十年的经营便会毁于一旦。为了增加火力,马步芳想出一个歪招——“没良心炮”。

没良心炮,是我军工兵聂佩璋发明的一种简易火器,也叫“飞雷炮”。在《大决战》中,许多观众都对这种奇异武器的印象非常深刻。其构造十分简单,但威力却出奇的大。说白了,就是一种大型“二踢腿”。用一个汽油桶做炮身,桶上用铁箍加强强度,底部用厚枣木封死。然后在枣木上挖出抛射药室并钻孔以安装引燃抛射药的导火索。装填火药后,可以用来发射炸药包,射程可达300余米。

这种抛射筒,曾很大程度弥补了我军火炮的不足。在淮海战役中,“飞雷炮”将国民党军轰得相当惨,其威力之大,甚至能把敌人活活震死。一时间,国民党军以为我军拥有大口径火炮。因此“飞雷炮”被犹如惊弓之鸟的国民党俘虏称为“没良心炮”。相比于“飞雷炮”的旧称,“没良心炮”反而更加出名。

对于国民党中央军来说,“没良心炮”虽然有威力,但比起真正的美制重炮,完全是不够看的。然而对于武器低劣的马家军来说,却是不可多得的利器。因此,在沈家岭,马步芳大量山寨了我军的“没良心炮”,试图挡住我军的攻击之潮。

但令人发笑的是,马步芳的自作聪明最终弄巧成拙。这是因为“没良心炮”虽然威力巨大,但毕竟只是一种临时武器,非常不可靠,很容易出现自爆。发射时,要慎之又慎。在淮海战役中,“没良心炮”之所以能发挥作用,也是因为有我军远程火炮的支援,压制了敌人的炮兵。因此,我军官兵才能从容发射“没良心炮”,避免了炸膛的后果。

然而在沈家岭之战中,马家军的火炮被我军完全压制,部署在阵地上的“没良心炮”不是被炮火所摧毁,就是难以发射。有些不要命的马家军官兵试图冒死发射炮弹,但是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完成繁重的装填工作,难免忙中出错。因此,马家军的“没良心炮”纷纷炸膛,反而把自己炸得血肉横飞。

“没良心炮”失效,我军官兵勇敢地冲上沈家岭高地,与马家军短兵相接。马家军官兵光着膀子,举着大刀,犹如咆哮的野兽一般冲向我军。然而他们的蛮勇,注定不是真正英勇的对手。因为我们的英勇建立在解放全中国的理想之上,而马家军的蛮勇完全就是兽性的冲动。兽性如何敌得过人性?

25日13点,马家军全线崩溃,马继援抛下部队,带着金条、大洋落荒而逃。至于准备西逃河西走廊的马将军残部,则被穿插到黄河中山桥的第7师第19团3营8连堵个正着。机枪、冲锋枪交织成密集的火网,蜂拥而来的马家军被打倒一片……

8月26日10时,兰州城的残敌被肃清,马匪尸横遍野。如果西路军的董振堂军长、孙玉清军长以下7000西路军战士泉下有知,终于可以瞑目了。

兰州解放后,“青马”主力彻底被消灭。不久后,第一野战军又不费吹灰之力地解放了青海。仓皇间,马步芳乘机潜逃。或许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手刃此贼。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马家军”官兵积恶已久。他们从兰州惨败的震撼中缓过劲来后,竟然将我军的宽大视为软弱可欺,再次串联试图反叛。面对这些冥顽不灵、沾满西路军鲜血的恶匪,人民的专政机器自然不会手软!最终,嚣张一时的马家军,终于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深受马家军肆虐的青甘两省人民,终于获得了解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