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家规,校有校规。

古时候,孩子不听话,父亲是可以用拐杖打他的。

学生读私塾时,如果不好好读书,老师是可以用戒尺打他的。

到了今天,孩子不能说,不能骂,不能批评,更不用说体罚了。

对于那些任性捣蛋的孩子,如果家长舍不得管,老师不敢管,社会懒得管,他将来会变成什么样,不难想象。

教育孩子,严格才是应有的底色。

诚如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对广大家长发出的呼吁:

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了。

教育不能让步

孩子身体出问题了,我们常听到一句话,就是营养不够。

父母总觉得,给孩子不得不够,能量不足,免疫力太低,才会让孩子频频生病。

于是他们拼命给孩子进补,把各种营养品往孩子的嘴里灌,也不管孩子能不能消化。

孩子学习出问题了,我们常听到一句话,现在学习压力太大。

父母总觉得,孩子不想学习,是因为作业太多,题目太难,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太高。

于是他们想办法给孩子“减压”,不是找借口让孩子别做了,就是亲自帮孩子做。

不是让步就是妥协,天底下哪有这样的教育?

有一些父母,一边以爱的名义放任孩子快乐成长,一边期望孩子将来成为栋梁之材。

可惜的是,教育从来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情。

你看,现在的孩子学会了讨价还价。你让他学习,他说玩完再学,你让他读书,他嫌读书无趣。

学习是孩子最重要的责任,一旦孩子进一步说“不想学”,大人让一步说“随便你”,那还能指望孩子有出息吗?

不能的。

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也不会主动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他之所以是孩子,正是因为他需要管教,需要大人告诉他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

否则,还要父母做什么?还要老师做什么?

时至今日,我们的教育真的不能再让步了,我们要对孩子负起管束教导的责任。

家长要严管

亲爱的父母们,你想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呢?

是那种通过不懈努力实现成功,过上美好生活的人,还是那种终日懒散无所事事,一辈子都要啃老的?

没有父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孩子差,但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就必须狠得下心去管教。

格力董事长董明珠不仅经营企业的手段了得,她教育孩子的方式也值得很多父母学习。

她在儿子11岁时把他送去寄宿学校,培养他独立生存的能力。

过早适应了和母亲分离,儿子在同龄人中显得更加懂事。

她从不用车接送儿子上下学,培养他勤俭节约的习惯。

儿子也不搞特殊,能坐1元的非空调公交车,就不坐2元的空调公交车。

在儿子高考那一年,董明珠问他要报什么专业,没想到儿子居然想学法律。

他说,社会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法律人才,只有干自己有兴趣的工作才能做出成绩,不是吗?

董明珠很高兴,欣喜于儿子对自己的人生很有主见,更欣喜于多年的教育看到成效。

在成长的路上,没有父母的监督管教,或者是严格教导,孩子凭什么成才?

相比起晦涩枯燥的唐诗三百首,他更愿意抓着手机不放手;

相比起学费高昂的复习辅导班,他更向往充满诱惑的游乐场。

父母不严格,吃亏的一定是孩子。

培养孩子是一条不能掉头的单行道,为人父母都不会拿着孩子的一生去赌。

严格管教,或许最初得不到孩子的理解,但至少是对孩子负责,让他在正确的道路上一点点变得优秀。

老师要严教

看到这样一个比喻:

如果把孩子比作一艘船,那么老师和父母就是航行路上的两盏灯。

老师是海洋上的指明灯,为孩子指引方向;

父母是海岸上的灯塔,始终在港湾处守望孩子。

远航的路上,孩子既离不开父母,也离不开老师。

电视剧《少年派》中,一个老师正在上课,却频频被底下的手机铃声打断。

老师忍无可忍,走下讲台要没收学生的手机,学生不给,还振振有词地说学校规定老师不能没收学生手机。

沉默片刻后,老师说了这一番话:

“我也想说服自己,何必那么不近人情呢?再玩几个月,我们就相忘于江湖了,你玩你的手机,我念我的经,眼不见为净。可我说服不了我自己,我讲课,你们听课,你们喊我一声老师,我就得对得起这个称呼,对得起这个职业。”

老师之所以严格,对自己毫无益处,为的都是学生。

无论是语重心长地劝教,还是大动干戈地训诫,老师是除了父母之外,唯一盼望孩子变得越来越有出息的人。

老师不能对孩子太温柔,太放纵,毕竟身担沉甸甸的责任,哪怕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未来。

都说“严师出高徒”,一位严格的老师犹如旗帜,引领孩子一路跟随,端正了学习态度,学会了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

教育是一项严肃的事业,身为老师就要对孩子严格要求,不断提高标准,为的是让孩子做得更好。

宽严要有度

但是,严格一定要有度。

不能过于严格,恨不得24小时盯着孩子不妨,事无巨细安排好孩子的生活,试图完全控制孩子的成长过程。

就像《隐蔽的角落》中朱朝阳的妈妈,把孩子每一步的发展都控制在自己的掌控之内,窒息的母爱让朱朝阳几近崩溃。

也不能过于宽松,啥也不管,全凭孩子自由发展。

如果父母不管,老师不教,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最终会走向悲剧。

一定要记住:

好的教育,必然是宽严相济、奖惩分明;

好的老师,必然是管教同步、严慈同体。

什么时候应该“宽”?

我们为孩子营造的成长环境,包括家庭,包括学校,都应该是温暖、民主、宽松的。

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他的内心是安全的、幸福的,他的人格和心灵得到充分的滋养。

什么时候应该“严”?

我们给孩子制定的规矩,都是在培养孩子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时候就应该严格地约束、管教、引导孩子,让他对规矩产生敬畏。

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怎么做人,放任和溺爱只会害了他。

严格,严的是风格,不变的是对孩子的关心与爱护。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教育孩子同样如此,你能下多大的功夫,就能赋予孩子多大的成就。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无法弥补孩子教育的失败。这个道理,所有父母和老师都要铭记于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