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美國街頭一個採訪震驚了我,

問題是:美國建國多少年曆史?

有人回答一百年,有人回答幾十年,即便是美國十三州的本地人,也沒有一個人能正確的說出美國具體建國多少年,而我一箇中國人都知道美國已經244年曆史了,美國人自己卻不知道,實屬可笑。其實,這是一個真實的寫照,很多西方國家並不學習歷史,他們對於自己國家的歷史並不瞭解,反觀東方人卻十分注重歷史,尤其是中國人,十分重視,並很大程度會改變現在高考歷史佔據分數,以提高年輕一代對歷史的重視,那爲什麼東方人(甚至說中國)特別喜愛歷史呢?

說起歷史,多少人都知道中國是歷史上的文明四大古國,雖然是最年輕的,但卻是唯一一個沒有中斷的國家,這一點上我們做得要比其它國家好。

其實,對比中西曆史文化,與受到基督教影響的西方歷史文化不同,東方國家受到的儒家和佛教影響比較多,這其中的特點也比較鮮明,儒家和佛教也就影響了東方的對待歷史的態度。下面就說一下其中的原因:

第一點:注重傳承

之前說到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一個沒有中斷的國家,這也是因爲我們注重傳承,相比其它國家,中國人非常喜歡將發生的事情記載下來,而秦朝統一之後,將文字統一,這種情況之下,使得全國再無文字差異,更有利於歷史的記載。

中國人在使用竹簡的時候就不怕麻煩,將很多歷史事蹟記載下來,隨着司馬遷寫下《史記》之後,更加影響了歷朝歷代國君對歷史記載的重視,“二十四史”、《清史稿》等文獻,將中國歷史幾乎完美的記載了書上,並得以傳承下來。

尤其是在蔡倫改造紙之後,書寫更加方便,歷史記載更加容易,等到印刷術的出現,書籍開始大量出現在市場上,價格也逐漸降低,歷史書籍的普及性更加強。

第二點:學習態度

在中國,隨着儒家學術的崛起,受到了歷代學者的尊崇,再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他開創了私人講學之風,放在現在就是老師一樣,教自己的學生;而他倡導

“仁義禮智信”

,形成了非常體系的教學理念,並影響了後世。

受到儒家的影響,中國文人基本上都秉承

“不考其源流,莫能通古今之變;不明其得失,無以獲從入之途。”

學習和研究就這樣扎入中國人的血液當中。

尤其是科舉制度的出現,讓文人更加註重歷史結合當今或者考題進行論證,從而達到金榜題名。

這一點西方人就不注重,只注重基督教,而基督教對於歷史並不感興趣,很多的西方國家直到近代才重視自己國家的歷史。

第三點:經驗教訓

關於歷史的名言有很多,好比

“以史爲鑑,可以知興衰”、“歷史總是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等等,這些話不難看出,中國人拿歷史“正衣冠”、“長教訓”,由其是統治者,吸取前朝教訓,來警示自己朝代的發展,也告誡子孫,前朝滅亡的原因。

也正是統治者的重視,才使得歷史能夠成爲國家專門的一個部門,記載歷史,無論是前朝歷史、當朝歷史、皇帝語錄還是地方縣誌之類的,都將統統記錄下來,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經驗。

總結:

以上三點,不能完全代表東方人或者說中國人喜歡歷史的原因,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歷史無論是傳承還是記載,都領先世界任何一個國家,並且中國歷史文化,也影響到了世界上的很多國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