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1月出口激增21.1%,集裝箱緊張: 外貿V型反轉能否持續?

疫情之後的中國外貿復甦並非全行業的復甦,而是存在明顯的行業分化,其中口罩等防疫物資、傢俱等“宅經濟”,以及與線上轉型相關的電子產品的出口是牽引中國外貿強勁增長的主要動力。

“從6月份開始,外貿訂單開始急劇增長,隨着年底購物旺季的來臨,我們的訂單和出口量很強勁,9月已經開始出現集裝箱緊張的情況。”

新佳美(漳州)日用品有限公司的銷售經理王東華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年初企業對今年外貿的預期過於悲觀,但外貿的實際運行大幅超出了此前的預期——儘管一季度受到疫情衝擊,但這家以出口鋼管傢俱爲主的外貿企業全年的外貿訂單仍有望比往年增加20%。

海關總署12月7日發佈的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外貿進出口3.09萬億元,增長7.8%。其中,出口1.8萬億元,增長14.9%;進口1.29萬億元,下降0.8%。

按美元計價,11月份中國外貿進出口4607.2億美元,增長13.6%。其中,出口2680.7億美元,增長21.1%;進口1926.5億美元,增長4.5%。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梳理,以美元計,11月的進出口總值和出口值雙雙創下了1979年有統計數據以來的單月最高紀錄,剔除季節因素,11月的出口增速也創下了近9年來的新高。

受訪專家指出,疫情後國外採取的刺激消費措施使得國際市場需求未降反升,眼下臨近聖誕旺季,需求更是激增;近期疫情有所反覆,國際製造業有向中國迴流的趨勢,這支撐11月外貿創下了這一歷史天量。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之後的中國外貿復甦並非全行業的復甦,而是存在明顯的行業分化,其中口罩等防疫物資、傢俱等“宅經濟”,以及與線上轉型相關的電子產品的出口是牽引中國外貿強勁增長的主要動力。

外需不降反升,出口再創新高

中國外貿正在持續刷新歷史紀錄。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時指出,11月出口如此強勁有三大支撐因素:其一是,疫情後國外採取了一系列刺激消費的措施,國際市場需求未降反升,眼下又臨近聖誕節,是中國出口的傳統旺季,這帶來了貿易機會的溢出。

其二是“補位效應”,隨着境外疫情的再度抬頭,部分國家工廠被迫停產,生產鏈出現斷裂,而中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鏈體系,疫情防控得力,國際製造業有向中國迴流的趨勢。

其三是政策效應,今年以來,中國在穩外貿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政策效應正在持續落地。

“疫情以來,各國刺激經濟的舉措並不相同:歐美更多側重於刺激消費端,而中國更注重復工復產和保障產業鏈的完整。隨着中國疫情得以控制,進入下半年以後,此前被推遲不少的訂單開始了趕進度的過程;近期歐美疫情再度反覆,聖誕、新年等傳統的外貿旺季也已臨近,而印度、東南亞的部分外貿訂單也有向中國轉移的苗頭,這共同提振了11月的外貿表現。”白明說。

交銀金研中心資深研究員夏丹看來,11月出口超預期增長,主要是因爲在年末這一“特殊冬季”節點,海外產能供需缺口明顯擴大,而中國出口的替代效應再次凸顯。

她向21世紀經濟報道介紹,所謂“特殊冬季”,一方面是指冬季新一波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蔓延,美國近期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已超20萬人並且還在抬升;英、德、法、意等歐洲多國近期開始再度實行“封城令”;另一方面是指西方一年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聖誕節籌備活動已經展開。

“在這種情況下,前期已經在慢慢恢復的需求在年末急劇放大,而受疫情限制,國外產能不足矛盾愈發突出,這增大了從中國進口商品的規模。”夏丹說。

行業分化,增速會逐步回落

從產品上看,今年中國機電產品、傢俱、紡織品和塑料製品等出口增長明顯,而服裝、鞋靴和箱包等出口出現了下降。

前11個月,中國出口機電產品9.57萬億元,增長5.4%,佔出口總值的59.3%。其中,出口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1.31萬億元,增長10.7%;汽車(含底盤)975.4億元,下降3.7%。

同期,中國出口包括口罩在內的紡織品9892.3億元,增長33%;塑料製品5277.8億元,增長20.1%;傢俱3650.7億元,增長11.2%。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期中國出口服裝8610.7億元,下降6.2%;鞋靴2189.4億元,下降21.3%;箱包1279.5億元,下降23.8%;出口成品油5593.2萬噸,減少6.9%;鋼材4882.6萬噸,減少18.1%。

東莞市佳睦包裝材料有限公司業務主管Helen Feng對此感受頗深。

“疫情發生後,外貿的行業分化非常嚴重。在東莞這邊,原來做服裝、鞋子、女包等行業的工廠,現在基本上是停業休息的一個狀態;但是,做防疫物資、傢俱、自行車、3D打印機的工廠訂單卻出現了暴增,他們的排產非常繁忙。”她說。

由於大量餐飲等活動停擺,這家以打包盒爲主要出口產品的公司在4月前遭遇了重挫,不過該公司迅速調整了生產線,改產防護面罩,如今後者的出口在其產品結構中已超過了四成,這大幅提振了這家外貿工廠的業績。

“今年我們的外貿應該能做到八九千萬,實現正增長,但如果沒有出口防疫物資的話,我們的傳統業務可能會出現大幅下滑。”她向記者表示。

白明指出,防疫物資出口大增,一方面是因爲中國本身是防疫物資產品生產大國,不論口罩、防護服,還是呼吸機,中國產能在全球均處於舉足輕重地位;另一方面,疫情發生後,中國本着負責任的態度,一直未限制口罩、呼吸機等物資的對外出口,隨着中國產能的迅速恢復,中國保證了防疫物資貿易的暢通,爲國外的抗疫防疫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此外,他表示,此次疫情對生產生活方式帶來了深刻的影響:一方面,由於不能外出旅遊和消費,國外“宅經濟”盛行,消費者加大了裝修房屋、更換傢俱、家電等方面的消費,這帶動了中國建材、傢俱、家電出口的強勁增長;另一方面,不少生產生活活動轉向線上,這使得筆記本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需求大幅增長,並促進了相關產品的出口。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此前介紹,今年前三季度防疫物資拉動出口增長2.2個百分點,出口包括口罩在內的紡織品、醫療器械、藥品合計1.04萬億元,增長36.5%。

同期,“宅經濟”商品拉動出口增長1.1個百分點。中國消費類電子產品產業鏈、供應鏈優勢明顯,合計出口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家電等“宅經濟”商品8808億元,增長17.8%。

展望未來,夏丹指出,儘管全球需求有從深度衰退中復甦的跡象,但疫情的反覆仍是制約產能的關鍵因素。

她表示,當前海外消費品庫存仍處於低位,疊加“特殊冬季”效應,年末產能不足的矛盾更加凸顯,供需缺口將進一步擴大,海外對我國出口商品的依賴加大。相對而言,採取了封鎖措施的歐洲國家從我國進口力度增加更爲明顯。

夏丹認爲,12月中國出口額增速將繼續提升,進口額增速受限,兩者之間的剪刀差幅度增加,貿易順差進一步擴大。

白明指出,短期看,隨着國內生產基本恢復正常,國外生產面臨不少困難,中國外貿仍有望保持高位增長,明年一季度由於基數過低外貿增長有可能進一步加速。

但從中長期看,他認爲,中國外貿不可能保持着20%的增速,預計會逐步回落至正常區間;而從需求端看,仍在蔓延的疫情仍然是中國外貿所面臨的最大不確定性。

(作者:夏旭田 編輯:林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