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的今天,河北31名作家应江西上饶“三清媚女子文学社”邀请,到那里采风。一周时间里,每一个采风点都让作家们久久难以忘怀,记住江南的美,记住江南的好。

雨中登三清山; 余干割稻谷比赛; 汤圆村忆乡愁;在方志敏故乡湖塘,虔诚诵读《清贫》;陈坊乡访古街;葛仙山集体诵读欧阳修《醉翁亭记》,拜谒陈家坞欧阳宗祠。这个叫陈家坞的村子,给了文人们一个大惊喜,这里竟然是欧阳修后裔居住地。

上饶市铅山的陈家坞,或许你从没听说过,但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欧阳修你应该知道。欧阳宗谱记载,八百多年前,欧阳修第16代从庐陵迁居江西上饶陈家坞。欧阳氏后人凭借坚韧不拔、勤劳勇敢的精神,以耕种和烧石灰为生,在此淡泊平静地生活,现如今已是第三十五代,约有1000余人居住在陈家坞村。

欧阳宗祠是欧阳后人为纪念先祖欧阳修所修建的祠堂,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宗祠门前左右各有青石门当,门楣之上有四个精美石户,门口一副楹联上写着:“德传怀玉声著庐陵自昔人文蔚起,秀毓馀阳支绵陈坞于今俎豆馨香”,表明欧阳修后代从江西庐陵迁移而来。传达出欧阳后裔虽在他乡,却不忘祖先的情意。

祠堂内部场地宽阔,鹅卵石铺地。正面上方匾额,写有“六一堂”,匾额下面正中悬挂着欧阳修画像,两旁分别是“欧阳家训”和“六一堂由来”。祠堂两侧雕刻着欧阳修代表作《醉翁亭记》等篇章,欧阳修生平事迹介绍,以及福、禄、寿、喜,梅、兰、松、竹及各人物形象绘画。整个建筑雕梁画栋,古色古香。

说起欧阳修,有必要介绍一下他的生平。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出生于四川绵阳,籍贯为江西庐陵,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历史上的欧阳修是个公认的好老头。后人评价他善于当伯乐。先来举个例子,看看他是如何发现苏轼兄弟的。

公元1057年,苏轼、苏辙参加了礼部初试,主考官叫欧阳修。当时,北宋文坛的空虚造作、奇诡艰涩的文风已让欧阳修忍无可忍。刚好在这个时候,他读到了苏轼、苏辙的试卷,他们文风之质朴、立论之深刷新了欧阳修的目光。欧阳修以为如此漂亮的文章,只有自己的学生曾巩才写得出来,出于避嫌的考虑,他把原本列入首卷的文章,改列为二卷。苏轼因此名列第二。这使得像苏轼这样没有家世背景的读书人能够更公平地为官府所用。苏轼、苏辙、张载、吕惠卿,都是在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由欧阳修主持的那次考试中及第的。

而铅山首位状元刘辉也与欧阳修有着不解之缘。九百多年前,刘辉两次参加科举考试,应试主考都是欧阳修。刘辉原名叫刘几,是当朝“太学体”的领袖,因文章追求辞藻华丽,被倡导平实文风的欧阳修所嫌弃。

嘉祐二年(1057年),欧阳修翻阅试卷时,看见文章卖弄辞句,诘牙难懂,十分气愤,认为“此文必刘几所作!”,只批了“纰缪”二字,刘几名落孙山。此后,刘几改变了华而不实的文风。嘉祐四年(1059年),刘几考试时改名刘辉,欧阳修又受命御试考官,当有人告诉欧阳修“刘辉乃刘几”时,欧阳修对刘辉文风改变大加称赏。

人生如戏。欧阳修断然不会想到,自己的后人若干年后会迁徙到铅山葛仙山,离状元刘辉的家乡沽溪村只有数十里地,这便是人们常说的机缘巧合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