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的今天,河北31名作家應江西上饒“三清媚女子文學社”邀請,到那裏採風。一週時間裏,每一個採風點都讓作家們久久難以忘懷,記住江南的美,記住江南的好。

雨中登三清山; 餘干割稻穀比賽; 湯圓村憶鄉愁;在方誌敏故鄉湖塘,虔誠誦讀《清貧》;陳坊鄉訪古街;葛仙山集體誦讀歐陽修《醉翁亭記》,拜謁陳家塢歐陽宗祠。這個叫陳家塢的村子,給了文人們一個大驚喜,這裏竟然是歐陽修後裔居住地。

上饒市鉛山的陳家塢,或許你從沒聽說過,但作爲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歐陽修你應該知道。歐陽宗譜記載,八百多年前,歐陽修第16代從廬陵遷居江西上饒陳家塢。歐陽氏後人憑藉堅韌不拔、勤勞勇敢的精神,以耕種和燒石灰爲生,在此淡泊平靜地生活,現如今已是第三十五代,約有1000餘人居住在陳家塢村。

歐陽宗祠是歐陽後人爲紀念先祖歐陽修所修建的祠堂,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曆史。宗祠門前左右各有青石門當,門楣之上有四個精美石戶,門口一副楹聯上寫着:“德傳懷玉聲著廬陵自昔人文蔚起,秀毓餘陽支綿陳塢於今俎豆馨香”,表明歐陽修後代從江西廬陵遷移而來。傳達出歐陽後裔雖在他鄉,卻不忘祖先的情意。

祠堂內部場地寬闊,鵝卵石鋪地。正面上方匾額,寫有“六一堂”,匾額下面正中懸掛着歐陽修畫像,兩旁分別是“歐陽家訓”和“六一堂由來”。祠堂兩側雕刻着歐陽修代表作《醉翁亭記》等篇章,歐陽修生平事蹟介紹,以及福、祿、壽、喜,梅、蘭、松、竹及各人物形象繪畫。整個建築雕樑畫棟,古色古香。

說起歐陽修,有必要介紹一下他的生平。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出生於四川綿陽,籍貫爲江西廬陵,以“廬陵歐陽修”自居。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以進士及第,歷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死後累贈太師、楚國公,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並與韓愈、柳宗元、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歐陽修自號六一居士。“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以吾一翁,老於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爲六一乎?”

歷史上的歐陽修是個公認的好老頭。後人評價他善於當伯樂。先來舉個例子,看看他是如何發現蘇軾兄弟的。

公元1057年,蘇軾、蘇轍參加了禮部初試,主考官叫歐陽修。當時,北宋文壇的空虛造作、奇詭艱澀的文風已讓歐陽修忍無可忍。剛好在這個時候,他讀到了蘇軾、蘇轍的試卷,他們文風之質樸、立論之深刷新了歐陽修的目光。歐陽修以爲如此漂亮的文章,只有自己的學生曾鞏才寫得出來,出於避嫌的考慮,他把原本列入首卷的文章,改列爲二卷。蘇軾因此名列第二。這使得像蘇軾這樣沒有家世背景的讀書人能夠更公平地爲官府所用。蘇軾、蘇轍、張載、呂惠卿,都是在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由歐陽修主持的那次考試中及第的。

而鉛山首位狀元劉輝也與歐陽修有着不解之緣。九百多年前,劉輝兩次參加科舉考試,應試主考都是歐陽修。劉輝原名叫劉幾,是當朝“太學體”的領袖,因文章追求辭藻華麗,被倡導平實文風的歐陽修所嫌棄。

嘉祐二年(1057年),歐陽修翻閱試卷時,看見文章賣弄辭句,詰牙難懂,十分氣憤,認爲“此文必劉幾所作!”,只批了“紕繆”二字,劉幾名落孫山。此後,劉幾改變了華而不實的文風。嘉祐四年(1059年),劉幾考試時改名劉輝,歐陽修又受命御試考官,當有人告訴歐陽修“劉輝乃劉幾”時,歐陽修對劉輝文風改變大加稱賞。

人生如戲。歐陽修斷然不會想到,自己的後人若干年後會遷徙到鉛山葛仙山,離狀元劉輝的家鄉沽溪村只有數十里地,這便是人們常說的機緣巧合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