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號稱“東北王”,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大名鼎鼎。

他生在白山黑水的東北,窮苦農民家庭出生,參加過甲午戰爭,之後投身綠林,當了土匪,後被朝廷詔安,當了東北的一個地方官。

他膽識過人,謀略超羣,先後消滅了東北匪患,驅逐了蒙古人,還有效抵禦了當時野心勃勃的日本人。

後來他的勢力逐步擴大,最終統一了東北。做了實質意義上的“東北王”。稱霸一方,自立爲王,身邊的女人自然也不會少,他娶了六個老婆,生了八個兒子,六個女兒。

民國那個戰亂的年代,張作霖後來成了最有實力的民國軍閥,他幾次走出山海關,出兵中原作戰,後來打敗了幾個軍閥,在北京坐上了中華民國海陸空大元帥的寶座,當時張作霖登上了人生的巔峯。

但是好景不長,狼子野心的日本人,試圖侵略中國的野心,日益膨脹,張作霖這個東北王,極大威懾了日本人,也阻礙了日本人進入東北的願望。

於是日本人喪心病狂,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皇姑屯暗殺事件,一聲巨響,張作霖被炸成了重傷,之後他被送回東北瀋陽,在人生彌留之際,他託孤衆人,讓張學良接任了他的“東北王”,至此,張作霖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當時張作霖有八個兒子,除了張學良,還有張學銘,張學思也都很優秀。張學銘後來做了國軍中將,張學思更是成爲我們解放軍的海少將,他們後來都是有很大成就的人,爲什麼當時張作霖還是堅定地把“帥位”傳給了張學良呢?

張作霖選張學良做接班人,一方面是主觀原因,張作霖出生在清朝,深受中國古代,長幼有序,立長不立幼,立嫡不立庶等傳統禮制影響,張學良作爲長子大哥,他自然首選張學良接班。

而且張學良的母親是張作霖的結髮妻子,早年陪伴張作霖闖蕩綠林,喫了很多苦,但沒等到張作霖發達,就早早去世,張作霖特別傷心,覺得他的大夫人,沒有跟着他享一天清福,他心裏十分愧疚,所以他對失去母親的張學良比其他子女更加疼愛,這是張作霖選擇張學良做“少帥”的主觀原因。

而另一方是客觀原因,當時張學良已經長大成人,而且張作霖從小就有意栽培張學良,送他去讀軍校,學習帶兵打仗,給他請名師,學習治國之策,那時的張學良在年輕人中已有很高的本領。

而張學良的那些弟弟們,最大的也才20歲,其他那些小的都沒成年,這是當時的客觀因素。張學良能順利接班,穩定當時動亂的東北局面,其中張作霖的“五夫人”張壽懿做出了很多貢獻。

張作霖的這位“五夫人”,是他諸多夫人中,各方面能力最出色的一位,當時張作霖的家裏,也主要是“五夫人”當家,她識大體,顧大局,面對當時東北的局勢,堅定的支持張學良接替“少帥”。

而且“五夫人”,積極協調外部關係,穩定局勢,爲張學良接任帥位,掃清了外部障礙,她爲東北政權平穩過渡,做出了很有利的貢獻。

張作霖的意外身亡,讓張學良早早地接過了東北軍的權杖,後來他率領的東北軍,面對日本人的侵略,沒放一槍,就丟掉了東北這塊富饒的土地。

這段歷史,對我國有深遠的影響。現在很多人回顧這段歷史,都會設想,假如當時沒有張作霖意外身亡,那麼張學良就不會那麼早當上“東北王”,如果不是當時他的弟弟們都還年齡小,在加上“五夫人”的幫忙。

也許張學良也不會那麼順利當上“東北王”,如果不是張學良當“東北王”那麼可能歷史將會被改寫。但是世界上沒有如果,也沒有假設,真實的歷史就是這樣。回顧歷史,讓我們對明天有更好地展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