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年時,我們在電影電視看到的與科幻文藝有關的中國作品,還十分稀有。而像劉慈欣創作的被大家廣爲稱道的長篇小說《三體》,那時圈子外的人也很少知道。但《三體》是幸運的,引起了重視。但可惜這樣的作品太少,還不足以喚醒中國科幻文學的春天。”12月5日,在清華園舉辦的一場“科幻文藝的思考”的講座上,我國著名作家、劇作家、“霹靂貝貝”之父張之路這樣說道。

爲了培育全社會崇尚科學、關注核科技的氛圍,繼續推動高質量的核科幻創作,繼2019年成功舉辦首屆核科幻小說徵集活動後,中核集團宣傳文化中心與中國核學會,在嗶哩嗶哩、新浪微博、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的特別支持下,以打造核科幻主題超級宇宙爲願景,聯合高校科幻平臺、各高校科幻協會等,於2020年9月26日啓動“N宇宙·源啓”第二屆核科幻小說徵集大賽。

第二屆核科幻小說徵集大賽線上火熱報名的同時,大賽也走進了高校,在莘莘學子中發現和培育未來的國產科幻創作力量。12月5日,由清華大學學生科幻協會承辦,大賽走進清華園,特邀請張之路主講,講座由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副教授、科幻作家飛氘主持。

張之路講述了他對科幻文藝的思考,“科幻文藝包括科幻電影、科幻文學、科幻戲劇、科幻電視等作品。《流浪地球》在2019年被拍成影片,這部影片在科幻界甚至在電影界的影響也是空前的。並且,在近20年間也湧現了劉慈欣、王晉康,以及何夕、韓松、吳巖、楊鵬、星河、江波、陳秋帆、飛氘等年輕一輩的科幻作家。”

張之路表示,今天,中國門類衆多的幻想文學作品大量出現,這是好事,但許多作品開始混血混雜且隨心所欲,出現了一些看起來不倫不類的作品。

他指出,每一門類作品的形成和保持都具有內在的邏輯和規律,都有其獨立的血統和肌理,在寫作上也會有獨到的律條和規則。有了這些,作品纔會具備獨有的品格和風韻。吸取其他文學形式的長處和營養是好事,但是如果成了失去本門類特色的雜燴就不可取。

張之路說,應強調幻想文學的血統和肌理,讓大家懂得每種文學門類都有自己的門檻和規則是十分必要的。各種文學寫作都需要努力和才華。幻想文學需要梳理、正名和立言,這對幻想文學的健康發展纔有益。

據瞭解,第二屆核科幻小說徵集大賽啓動以來,報名人數持續不斷增長,爲此經主辦方商定,將原定的報名截止期限開放後延。主辦方表示,從行業的角度出發,能讓更多的年輕人喜歡核、瞭解核、認識核是舉辦第二屆核科幻小說徵集大賽的初衷。

說是以未來“N宇宙”爲背景,加入核科幻的天馬行空,作爲探險家和先行者,向着廣袤的“N宇宙”自信啓航,值得一提的是“N宇宙”的關鍵特徵在於,科幻故事中所有需要動力的人造裝置都是核動力驅動。由此展開對黑科技的想象,以及對人類生活方式包括審美風格的想象。

參賽作品要求:符合小說屬性,包含一定戲劇衝突,從流暢的情節中自然展現對N宇宙的設定;作品的總基調應體現對科技發展的樂觀,意即核科技帶給人類美好的未來。

另悉,在這次走進清華大學的講座活動結束後,師生們可以報名參賽,獲得贏取萬元大獎和後續平臺推廣等豐富機會。作品提交的截止時間爲2021年4月30日。(中國科普網李蘋) 來源:中核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