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青新聞網訊 進入大雪節氣後,冷空氣會頻頻到來,降雪也是在這個季節最常見的景象。河北省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蔡春江提醒,大雪是“進補”的好時節,此時宜溫補助陽,補腎壯骨,養陰益精。

冬季進補前應先進行“引補”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令進補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於體內,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冬天陽氣斂藏於腎水之中,養腎即是養陽氣之斂藏。

中醫治則“用寒遠寒,用熱遠熱”,由於個人體質寒熱不同,在冬季進補時需因人而異,以防虛不受補或進補太過。冬令進補時,爲使腸胃適應,最好先做引補,即進補前稍作鋪墊。可先選用燉牛肉、花生加紅糖,亦可煮些生薑大棗牛肉湯來喫,用以調整脾胃功能。如果沒有上火之象,說明體質不是火旺,可以進行冬季溫補。

進補需要因人而異

進補也要因人而異,根據不同的體質來進補:

如四肢無力,食慾不振,精神疲乏,語聲低微,動則出虛汗、氣喘,以上爲氣虛之症,可多食黃豆、山藥、大棗、栗子、胡蘿蔔、牛肉等。

如有面色萎黃、口脣蒼白、頭暈眼花、神疲乏力、失眠、耳鳴心悸者,大多是因血虛引起,可多食酸棗、龍眼、荔枝、葡萄、黑芝麻、牛肝、羊肝等。

如體型肥胖,舌苔白膩或黃膩,頭面部出油較多,大便黏膩不爽等,此爲溼熱偏盛之體,此時不宜進補,當健脾清熱除溼,可選用荷葉、山楂、茯苓各十克泡水代茶飲用。

體質偏寒和胃寒人羣大部分會自覺身體發冷,手腳發涼,喫冷食後易出現腹瀉,此類人羣應該多喫生薑, 生薑味辛性溫,具有溫中祛寒的功效,還能發散風寒、化痰止咳,又能溫中止嘔、解毒,臨牀上常用於治療外感風寒。胃寒的人羣多喫生薑,既能祛風寒,又有暖胃的功效,民間有諺語說:“早上三片姜,勝過飲蔘湯”。

多食熱粥助腎陽

冬季多食熱粥,對胃腸和腎中陰陽有益。如食有益精養陰功效的小麥芝麻山藥粥、消食化痰的蘿蔔大米粥、養陰固精的胡桃枸杞粥、健脾養胃的茯苓蓮子粥、益氣養陰的大棗板栗粥等。在常見的大米和小米中加入板栗、蓮子、山藥有助於脾胃腸及腎中陰陽的調補。

文/河青新聞網記者王珊

河青新聞網編輯蔣常林|頻道主編陳雪|頻道監製賈江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