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末,賀歲檔迎來了第一階段的競爭,在院線方面有超過4部新片同天上映,但最終它們都被郭敬明的網播電影《冷血狂宴》搶走了風頭。其實,《冷血狂宴》就是《爵跡2》,在第一部《爵跡》被公認爲爛片後,郭敬明到底是怎麼使這個爛口碑IP起死回生的?

《冷血狂宴》差評中撈金

12月4日,郭敬明導演的《冷血狂宴》在視頻網站上線。看過《爵跡》的影迷都知道,這部電影就是改名後的《爵跡2》。雖然頂着《爵跡》留給觀衆“爛片”的陰影,但《冷血狂宴》還是賺到了。

讓我們看一下《冷血狂宴》的網播戰績,從12月4日登場截止到昨日記者截稿時,《冷血狂宴》的網絡點播量已經超過6000萬,在該播出平臺上,非VIP用戶觀看《冷血狂宴》需要支付24元,VIP用戶則需支付12元,購買後7日內有效。按照12元的最低票價來算,6000萬的點擊量收穫的票房是7.2億元。不過因爲重複播放、不同人使用同一賬號等客觀情況的存在,視頻平臺顯示的播放量並不能完全等同於支付票數,7.2億肯定不是實際的票房收入,官方目前並沒有公佈正式的票房數據。但能夠看到的是,這部電影肯定是賀歲檔第一波新片中話題最多的。

與它的高點擊量對應的,是該片在豆瓣的評分,4分的評分能夠看出網友的憤怒,他們懊悔自己“又上了一次當”:“比前作沒有任何進步,臺詞依然尷尬,劇情亂七八糟”“浪費了我12塊錢換來一頓噁心”“最可怕的是還要拍《爵跡3》”“劇情沒有任何推進,全是打鬥,看了一個寂寞”……

“洗白”一個爛IP統共分三步

《冷血狂宴》實際上就是當年的《爵跡2》。2016年,郭敬明導演的《爵跡》被公認爲爛片,在這部根據他同名小說改編而來的電影裏,郭敬明集合了當年的衆多流量,包括吳亦凡、陳偉霆、楊冪、王源、李治廷等,拍攝手法上他採用了真人CG技術,用電腦捕捉演員的表情來進行製作。但最終《爵跡》沒能獲得觀衆認可,並不算精緻的動畫技術、劇情的空洞加上郭敬明本人的口碑,使得《爵跡》在豆瓣只有3.8評分,3.8億的票房不僅對不起它的卡司,也遠不如預期。

時隔4年,郭敬明是怎麼讓這個已經讓觀衆喪失信心的IP起死回生的呢?首先是改變放映平臺,郭敬明把《爵跡2》從院線電影改成網絡點播,和院線電影相比,觀衆對網絡點播的付費顯然更漫不經心。拿到院線可能一敗塗地的《爵跡2》改成網絡點播多了一線生機。然後藉助自己近期在綜藝節目中的熱度,讓《爵跡2》及時定檔,在宣傳上省下了一大筆。最後就是給《爵跡2》改頭換面:把名字改成了《冷血狂宴》,另外在試看內容上突出瞭如今人氣大漲的易烊千璽的戲份。這一系列操作下來,不得不感慨,郭敬明雖然不是一個好導演,但絕對是個精明的商人。

昨日記者採訪了發行人士趙先生,他認爲《冷血狂宴》從院線改成網播雖然是很明智的選擇,但危機仍然存在,“如果按照資料顯示的該片投資超7億計算,以現在的點播量和口碑來看,在回收成本上還是有很大危機的。”另外他也表示了擔憂,一些質量堪憂的院線電影如果都退而求其次來選擇網絡放映,時間長了會讓觀衆形成印象:網絡放映是爛片集中營,這可不是一件好事。

來源:遼瀋晚報記者 張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