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溪縣城月鎮後溪村陳家大宅,建於清朝嘉慶年間,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從這間百年老屋裏走出了十多名不畏強暴、勇於鬥爭的革命戰士。斗轉星移,滄海桑田,陳家大宅早已破敗不堪,記者在走訪大宅時,遇到了今年已94歲高齡的陳家大宅媳婦、當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粵桂邊縱隊第五團女戰士黎英玉,她向我們講述了半個多世紀前的崢嶸歲月。

94歲高齡的黎英玉老人。

改名立志,夫妻同心,走上革命征途

在那烽煙四起的革命戰爭年代,黎英玉在校園中接觸到了革命思想,感受到了時代的召喚,在學潮中,她總是站在同學們前面,反對舊封建制度、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列強的入侵。在這期間,她改名立志,自作主張給自己起了新名字——英玉。

失學之後,黎英玉聽從父母之命,嫁到後溪村陳家大院。婚後不久,丈夫陳之範爬樹撿柴火摔傷,陸續醫治了3年。他的身體剛剛恢復,黎英玉就發現他整天跟着堂哥陳耀南,行動神神祕祕,於是就向他問個究竟。陳之範將妻子拉到房裏,悄聲告訴她自己參加了地下革命活動。

陳之範告訴黎英玉,堂哥陳耀南就讀於南強中學時參加了黨的地下活動,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回家鄉後把革命思想的種子播撒到後溪村。在陳耀南的影響下,同住陳家大宅的陳之海、陳之先、陳之範、陳之木、陳姑長、陳之侽等人與陳耀南血酒盟誓,七兄弟一齊參加革命。 受丈夫的影響,黎英玉更堅定了革命意志,夫妻同心在革命征途上患難與共,出生入死。

1943年,黎英玉隨丈夫陳之範加入了黨組織直接領導的抗日武裝部隊,成爲一名光榮的革命游擊戰士。在部隊裏,黎英玉及陳耀南妻子程威霖等女兵,專爲戰友們包紮傷口、補衣、做草鞋、提供後勤補給,有時還要做部隊的通訊員。

那個年代,革命鬥爭如火如荼,打日本、除漢奸、剿土匪,戰鬥一個接一個。革命力量需要不斷增強,黎英玉被組織派遣回到農村宣傳發動青年參加革命游擊隊。在她的宣傳發動下,多名熱血青年義無反顧地加入到革命隊伍中來。

不幸遭捕,不懼酷刑,幸得及時營救

經過革命的洗禮,黎英玉已是後溪村小有名氣的女游擊隊員。1943年年底,由於叛徒的出賣,黎英玉被日本侵略者抓捕,投入位於田頭村的牢房。據黎英玉回憶,田頭村監獄是日本鬼子利用村子裏有錢人的四合院改造而成的,坐落在村子的山峯中,四周都是高牆、鐵絲網、崗亭。牢房很小,房間裏設4個上下鋪,非常擁擠,四周的牆壁粗糙不平,唯一的窗戶和房門都用木條釘得嚴嚴實實,空氣和光線很差。日寇還在專用的刑房用各式各樣的刑具來拷打、逼問抗日戰士和共產黨人。

每年清明節,約5000多人次到後溪革命烈士紀念碑前緬懷革命先烈。

黎英玉回憶說,每天都有革命者的慘叫聲和日寇的咆哮聲從審訊室傳出來。她親眼目睹一位男同志,不論是粗長的竹籤插入他的指甲縫,還是被連續多日地嚴刑拷打,他都沒有動搖信念,寧死不屈。這位視死如歸的戰友不久死在監獄中。黎英玉在牢房裏遭受同樣的酷刑,但始終沒有透露黨的任何祕密,身體因此留下一道道傷疤,至今都無法消除。萬幸的是,黎英玉得到地下黨人的幫助,組織積極籌款贖人,加上部隊及時營救,她才免遭日本鬼子的殺害。

在接受採訪時,黎英玉老人說到激動處,不禁老淚縱橫、手腳顫抖,實在讓人不忍心再問下去。她的家人向記者說,即使過了70多年,黎英玉老人還是時常想起窮兇極惡的敵人和那些被抓游擊隊員頑強不屈的模樣。她還是會時不時做噩夢,夢到那陰森森的監獄、潮溼狹小的牢房,從夢中驚醒過來。

奮勇殺敵,陳家大宅3名男丁同日犧牲

1945年9月日本投降,不久開始內戰,加之土匪作亂,當地村民苦不堪言。爲了掃除障礙,1947年2月,陳耀南奉命帶領部隊清除遂溪縣康塘一帶的國民黨殘匪,但遭敵人聯合反撲。在戰場上,出自陳家大院的革命壯士全力抵抗。當時戰鬥非常激烈,敵人炮火相當密集,戰士們傷的傷、死的死,一直堅持戰鬥。

在槍林彈雨中,陳之範躲在灌木叢中拼死抵抗,爲的是拯救在戀戰中斷了右腿受了重傷的胞兄陳之海的性命。當陳之範找到陳之海的時候,他已經奄奄一息了。陳之範想把哥哥揹走,但敵人已逼近,哥倆要一齊走已經來不及了。陳之海想讓弟弟先走,然而陳之範絕不放棄哥哥,兄弟倆爭執不下。陳之範含淚說:“救不了哥哥,我也不求生了,咱哥倆就一起死!”陳之海卻用牙猛咬、大拳錘打着弟弟,堅定地說:“我們兄弟不能雙雙死在敵人槍下,你必須趕快躲避,保住性命才能與敵人拼到底,家裏還有我們60多歲的老母,我最放心不下的還有未滿3歲的兒子及出世未滿兩個月的女兒,他們就託付給你了。弟弟啊,哥哥從來不求人,這次你就聽哥哥的,走吧!”此時,槍聲越來越近,陳之範看見哥哥殷切的眼神,只好再次藏入密密麻麻的灌木叢。在灌木叢裏,他親眼目睹自己的哥哥落入敵人手中。

這一戰,死了11名戰士,陳之海、陳之木,包括其他8名戰友被俘。翌日,他們被押到北坡鎮遊街示衆後殺害,共有21名勇士合葬於北坡圩南丘土坑中,陳之木犧牲時只有16歲。出自陳氏大宅的3名壯漢陳之海、陳之木、陳之侽同日犧牲。陳姑長跟大部隊西征時,在北海戰場犧牲,當年才21歲。陳家大宅可謂滿門英烈。

爲了照顧自己年邁的老母和二哥陳之海留下的孤兒,陳之範徵得部隊首長的同意,帶着妻子黎英玉離開了部隊,回到後溪村居住,一邊耕地,一邊照顧家人,平靜地度過了一生。 據統計,在革命戰爭年代,後溪村有200多人蔘加革命,其人數和規模在遂溪地區可稱爲最突出的村莊。其中有11名優秀兒女,(抗日戰爭5人、解放戰爭6人)爲了人民的自由解放和幸福,獻出寶貴生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