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眼看就要结束了,回想今年接触最频繁的车该是奔驰E-Class了,年中试驾过两次,一台是美轮美奂的E200 Cabrio、另一台则是让我有些纠结的AMG E53,而前几天又和E 350L相处了一周,它让我更加思绪万千。

北京奔驰 E350L参数

- 发动机:2.0L涡轮增压

- 变速箱:9挡手自一体

- 最大功率:220kW

- 最大扭矩:400Nm

- 布局:前置四驱

- 0-100km/h加速:6.1s

这台E350L是213这代E-Class的中期改款车系,说改变,最重要的便是外观设计了。以往我不太愿意过多评述一款车的外观,毕竟美丑这东西很难量化,没有标准自然难以衡量。而这次不同,对于奔驰新一代设计语言有颇多感想,所以就感性层面聊聊。

上个时代奔驰的设计(例如W222 S级、W205 C级)在我看来是继虎头奔之后又一巅峰之作,质感、气场以及对细节的雕琢都极致完美,为人们诠释出怎样的设计才配得上“奢华”二字。这代设计的成功,不仅让奔驰的销量攀升,同时在品牌形象上也拉开了与宝马、奥迪的距离。想想看,在购车费用以及日后的维护成本是不是奔驰都比那两个对手高一些呢?

俗话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巅峰之作的后面新的设计就不那么出彩了,甚至还在网络上被很多人所诟病。确实比起之前的气场十足、锋芒毕露,现今这一代就显得有些拘谨和木讷了。

记得新设计首先采用的车型是CLS,当初看到这款车之时,我对摄影师说:梦想结束了。新、老反差很大,从前的优雅贵气已然不在,取而代之的是过分的工业气息。中期改款后的E-Class也是如此,不说失望,几分可惜还是有的。

当然这一切改变我是理解的,我想对于奔驰的设计师来说这也是个头痛的问题,不能不改变,但又很难逾越巅峰,于是这样的E-Class就诞生了。

其实仔细想想类似的情况并非第一次出现,比如140那代S级(虎头大奔),拜于两德统一的背景,迎来新时代的德国人把S级打造成一款极其宽大、奢华且富有攻击性的车型,让那个时代的同级车型都黯然失色。后来换代到S220落差也是不小,即便用了诸多黑科技,譬如“ABC”主动悬架控制系统,但论气场和上一代还是差很远,以至于同时代的宝马7系(E66)首次在销量上反超S级。

再举个宝马的例子,全新4系的超大鼻孔刚刚亮相时也饱受争议,而我即便看过了M4也依然无法接受这样的设计。同样的道理,宝马一定知道此样设计定会引起部分人的不适,但为了突破经典也只能如此求变。所以“求变”也是奔驰新一代设计的最合理的解释,毕竟一样设计用60多年只有保时捷911了。

内饰没有过多的改变,先前对奔驰车内的溢美之词同样适用于眼下这台E350L,坐进车厢还是那股浓郁的豪华气息。关于“豪华感”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现在很多厂家都在宣传:我们通过如何的设计、怎样的材料来营造出豪华感。

但是我觉得“豪华”可不是用材料堆砌出来的,它有点像一个人的气质,穿着、妆容都是些肤浅的东西,而学识和履历才是印刻在基因里的东西,纵然没有华丽服饰来装扮,依旧会给人器宇不凡的感觉。

这也是奔驰厉害的地方,即便拿上一代、上上代哪怕是更早期的产品,只要保养的够好,那种豪华气场仍然会完整的保留下来,显得历久而弥新,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豪华基因”吧。

花了如此篇幅聊了设计,也都是些我个人感性的认知,接下来再谈些不那么感性的东西——驾驶质感。

虽说E-Class近三代车型我都比较熟悉,但眼下这台E350L倒是有点新鲜,这套全新动力总成是我第一次接触,2.0T引擎带48V轻混系统(P0结构),最大功率299匹马力,峰值扭矩达到400Nm。看数据确实对的起“350”这个尾标,可开起来却和我的想象有点偏差。

在我的认知中E-Class尤其是加长版的车型,动力之于它该是优雅且从容的,纵然有千钧之力也是要精心雕琢一番才好传到车轮之上。所以在开过E53之后,我觉得它应该挂E500的尾标,因为它将“优雅且从容”这件事诠释的无懈可击。

而事情落到E350L这里就有些不同了,没有人会质疑299匹马力不够用,但动力从曲轴传递到车轮这个过程则有些毛糙。首先相对于漂亮的动力数据,它的低扭显然不够优秀,这就使得在中等动力请求时,变速箱要频繁的降档,并且这个降档的过程也不那么顺畅,优雅的办法该是靠强劲的低扭将转速和车速硬生生的拉上来。

其次48V轻混系统似乎对动力响应帮助并不大,如果油门到底,动力响应会有些磕巴,是涡轮迟滞,也是变速箱响应偏慢。

作为对比,先前开过的E200 Cabrio纵然动力只有184匹,但是整套动力总成的运转品质是高于E350L这台带48V系统的M264引擎。不光是E-Class,我所开过搭载带48V系统的M264引擎车型,无论1.5T还是2.0T,其运转品质都不如之前的M274引擎,这很难让我满意。

后来我仔细琢磨过这件事,其实不能赖奔驰工程师不够走心,而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很荒唐的时代。荒唐在于:只要为了“环保”,一切不合理都变得堂而皇之。之所以要给“环保”加上引号,是因为有些事情只是看起来、感觉起来环保罢了,诸如排量小就是环保、汽缸数少即为环保之类滑稽的言论。

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厂商生产汽车首要考虑的甚至都不是成本而是环保,至少让它看起来环保,在实验环境下做出更低的油耗才是重中之重。至于行驶质感这些东西,且都往后放一放吧。按理说E350L怎么也该是台6缸车,可是这太不环保了,所以只能这样了。说实话之前搭载M276 V6引擎的E320L比现在的E350L要优秀,这种有趣的结果是时代造就的,所以无可奈何了。

E350L除去动力系统之外,隔音、滤震又回到了E-Class应有的水准之上。静谧的车厢氛围加上柏林之声的卓越音质,让一切变得美好、惬意起来。前、后避震会努力隔绝一切来自路面的讨饶,即便是一些大坑、大坎也能做的轻拿轻放。

当然它的舒适不是你想象中的软绵绵,而是富有韧性,干净且轻快的处理方式。所以对于乘坐者来说这款E350L依旧是卓越的,但要说自己拥有一台,我会考虑价格差不多的C43,要么再多加30万选一台E53。

面对这台E350L我发了很多感慨,设计有起有伏这很自然,喜欢亦或讨厌也都是些感性层面的东西,但四缸甚至三缸的小排量引擎应该就是未来的方向了。没有办法,珍惜当下吧!#奔驰#车型#动力收藏

上个时代奔驰的设计(例如W222 S级、W205 C级)在我看来是继虎头奔之后又一巅峰之作,质感、气场以及对细节的雕琢都极致完美,为人们诠释出怎样的设计才配得上“奢华”二字。这代设计的成功,不仅让奔驰的销量攀升,同时在品牌形象上也拉开了与宝马、奥迪的距离。想想看,在购车费用以及日后的维护成本是不是奔驰都比那两个对手高一些呢?

俗话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巅峰之作的后面新的设计就不那么出彩了,甚至还在网络上被很多人所诟病。确实比起之前的气场十足、锋芒毕露,现今这一代就显得有些拘谨和木讷了。

记得新设计首先采用的车型是CLS,当初看到这款车之时,我对摄影师说:梦想结束了。新、老反差很大,从前的优雅贵气已然不在,取而代之的是过分的工业气息。中期改款后的E-Class也是如此,不说失望,几分可惜还是有的。

当然这一切改变我是理解的,我想对于奔驰的设计师来说这也是个头痛的问题,不能不改变,但又很难逾越巅峰,于是这样的E-Class就诞生了。

其实仔细想想类似的情况并非第一次出现,比如140那代S级(虎头大奔),拜于两德统一的背景,迎来新时代的德国人把S级打造成一款极其宽大、奢华且富有攻击性的车型,让那个时代的同级车型都黯然失色。后来换代到S220落差也是不小,即便用了诸多黑科技,譬如“ABC”主动悬架控制系统,但论气场和上一代还是差很远,以至于同时代的宝马7系(E66)首次在销量上反超S级。

再举个宝马的例子,全新4系的超大鼻孔刚刚亮相时也饱受争议,而我即便看过了M4也依然无法接受这样的设计。同样的道理,宝马一定知道此样设计定会引起部分人的不适,但为了突破经典也只能如此求变。所以“求变”也是奔驰新一代设计的最合理的解释,毕竟一样设计用60多年只有保时捷911了。

内饰没有过多的改变,先前对奔驰车内的溢美之词同样适用于眼下这台E350L,坐进车厢还是那股浓郁的豪华气息。关于“豪华感”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现在很多厂家都在宣传:我们通过如何的设计、怎样的材料来营造出豪华感。

但是我觉得“豪华”可不是用材料堆砌出来的,它有点像一个人的气质,穿着、妆容都是些肤浅的东西,而学识和履历才是印刻在基因里的东西,纵然没有华丽服饰来装扮,依旧会给人器宇不凡的感觉。

这也是奔驰厉害的地方,即便拿上一代、上上代哪怕是更早期的产品,只要保养的够好,那种豪华气场仍然会完整的保留下来,显得历久而弥新,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豪华基因”吧。

花了如此篇幅聊了设计,也都是些我个人感性的认知,接下来再谈些不那么感性的东西——驾驶质感。

虽说E-Class近三代车型我都比较熟悉,但眼下这台E350L倒是有点新鲜,这套全新动力总成是我第一次接触,2.0T引擎带48V轻混系统(P0结构),最大功率299匹马力,峰值扭矩达到400Nm。看数据确实对的起“350”这个尾标,可开起来却和我的想象有点偏差。

在我的认知中E-Class尤其是加长版的车型,动力之于它该是优雅且从容的,纵然有千钧之力也是要精心雕琢一番才好传到车轮之上。所以在开过E53之后,我觉得它应该挂E500的尾标,因为它将“优雅且从容”这件事诠释的无懈可击。

而事情落到E350L这里就有些不同了,没有人会质疑299匹马力不够用,但动力从曲轴传递到车轮这个过程则有些毛糙。首先相对于漂亮的动力数据,它的低扭显然不够优秀,这就使得在中等动力请求时,变速箱要频繁的降档,并且这个降档的过程也不那么顺畅,优雅的办法该是靠强劲的低扭将转速和车速硬生生的拉上来。

其次48V轻混系统似乎对动力响应帮助并不大,如果油门到底,动力响应会有些磕巴,是涡轮迟滞,也是变速箱响应偏慢。

作为对比,先前开过的E200 Cabrio纵然动力只有184匹,但是整套动力总成的运转品质是高于E350L这台带48V系统的M264引擎。不光是E-Class,我所开过搭载带48V系统的M264引擎车型,无论1.5T还是2.0T,其运转品质都不如之前的M274引擎,这很难让我满意。

后来我仔细琢磨过这件事,其实不能赖奔驰工程师不够走心,而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很荒唐的时代。荒唐在于:只要为了“环保”,一切不合理都变得堂而皇之。之所以要给“环保”加上引号,是因为有些事情只是看起来、感觉起来环保罢了,诸如排量小就是环保、汽缸数少即为环保之类滑稽的言论。

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厂商生产汽车首要考虑的甚至都不是成本而是环保,至少让它看起来环保,在实验环境下做出更低的油耗才是重中之重。至于行驶质感这些东西,且都往后放一放吧。按理说E350L怎么也该是台6缸车,可是这太不环保了,所以只能这样了。说实话之前搭载M276 V6引擎的E320L比现在的E350L要优秀,这种有趣的结果是时代造就的,所以无可奈何了。

E350L除去动力系统之外,隔音、滤震又回到了E-Class应有的水准之上。静谧的车厢氛围加上柏林之声的卓越音质,让一切变得美好、惬意起来。前、后避震会努力隔绝一切来自路面的讨饶,即便是一些大坑、大坎也能做的轻拿轻放。

当然它的舒适不是你想象中的软绵绵,而是富有韧性,干净且轻快的处理方式。所以对于乘坐者来说这款E350L依旧是卓越的,但要说自己拥有一台,我会考虑价格差不多的C43,要么再多加30万选一台E53。

面对这台E350L我发了很多感慨,设计有起有伏这很自然,喜欢亦或讨厌也都是些感性层面的东西,但四缸甚至三缸的小排量引擎应该就是未来的方向了。没有办法,珍惜当下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