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则报道,说是“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一夜之间来了11名患者,全都是喝了牛肉汤以后上吐下泻”。报道中说医生检查之后判断“是肉汤诱发了结石病”,并且指出“这11名患者全都患有胆结石,而牛肉汤、羊肉汤、鸡肉汤等等,这些“肉汤”类的食物中,含有大量嘌呤,非常容易诱发胆结石,同时还会增加肾脏的负担,进而引发肾脏疾病”。

医生的说法“听起来很有道理”,所以国家级媒体也就照搬报道了。

但是,这并不合理。

胆结石是如何产生的?

胆结石有两类:

一类是胆固醇结晶形成的,大约有80%的胆结石是这种情况;

另一类是胆色素形成的,大约有20%的胆结石是这种情况。

胆结石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归根结底是跟雌激素水平和胰岛素分泌有关。而饮食因素,并没有很直接的影响。

从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来看,增加胆结石风险的因素主要有:甜食摄入过多、女性尤其是40岁以上、肥胖、怀孕、运动不足、高脂肪食物、膳食纤维不足、家族遗传史、糖尿病患者、血液疾病、减肥过快、服用雌激素药物、肝病。

并没有文献提到过嘌呤会“诱发胆结石”。

那11位患者为什么进了急诊

新闻中,那11位患者上吐下泻、腹痛难忍,进了急诊室。

这符合胆结石的疼痛发作的症状。发作的原因是,胆囊分泌了大量的胆汁,但胆管被结石所阻碍,无法顺利流入小肠中,就产生了这些症状。

从统计结果来看,多数情况都是在晚上发作,持续时间从十几分钟到几个小时的都有。因为疼痛难忍,可以与产妇分娩相比,所以进急诊是顺理成章的。

但是通常并没有文献提到嘌呤会引发胆汁大量分泌而导致发作。一般而言,暴饮暴食或者大量吃下脂肪类食品,可能会促进胆汁分泌而出现。从这个角度说,如果牛肉汤熬得很浓稠,里面充满了脂肪,也还是有可能成为诱因的。

但这也并不是说“牛肉汤诱发了胆结石”,而是:这些人本来就有胆结石,牛肉汤促进胆汁大量分泌而使得他们出现了腹痛、呕吐等症状。对于他们来说,牛肉汤只是“恰好碰上了”,其实碰到其他的食物,也可能发作。

对于没有胆结石的人,怎么喝牛肉汤,也都不会出现这些症状。

关于牛肉汤中的嘌呤

不管是猪肉、牛肉、羊肉还是水产品,都含有一些嘌呤。在炖汤的过程中,这些嘌呤会溶到汤中。

不过,汤中的嘌呤只是来源于“溶出”,而不会在炖煮中产生。随着炖煮时间的延长,能够“溶出”的嘌呤越来越少,汤中的嘌呤含量也就达到了“最高点”,再接着炖煮甚至会有所下降。

简而言之,牛肉汤中确实有一些嘌呤,但具体含量有多少,取决于用多少肉炖成了多少汤。但是,肉和汤总的嘌呤总量并不会因为炖汤而增加,反而可能减少。就一般的炖汤方式而言,一碗牛肉汤中的嘌呤也是有限的。

而嘌呤跟胆结石并没有什么关系。

在体内,嘌呤会代谢成尿酸。对于尿酸代谢不畅的人,可能会导致痛风,所以嘌呤影响的是痛风病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