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山東體教融合工作,山東省體育局黨組成員、省體育總會專職常務副主席隋擁軍說,青少年體育是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的基礎,是塑造高素質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基礎,是競技體育的源頭、羣衆體育的基礎。2010年以來,山東省體育局聯合省教育廳等部門,通過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聯合出臺政策文件,逐步達成了“抓青少年體育工作,不是體育部門一家的事,也不是教育部門一家的事,是我們大家共同的事,目的就是通過此舉,爲廣大青少年健康成長做點實實在在的事”這樣一種共識,有效促進了山東的體教融合發展,促進了青少年體質健康的提升,促進了高素質競技體育後備人才的培養,促進了山東青少年體育事業發展。

談頂層設計:政策步步引領有保障

“樹立全局觀念,切實轉變理念,強化制度創新,注重從頂層設計上加強政策引領,是山東近年來體教融合方面取得紮實成效的關鍵。”採訪中,隋擁軍介紹,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有了體教配合、體教結合等提法,也積累了一些體教融合發展的經驗和做法。2010年以前,受種種條件的影響和制約,山東基層普遍存在體校辦學質量差、學校體育工作開展難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制約着全省青少年體育工作的開展。如何破解發展難題,成爲當時山東迫切需要解決的頭等大事。2010年,隨着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運動員文化教育和運動員保障工作的指導意見》(簡稱23號文件)的出臺,山東積極搶抓機遇,2011年,以省政府的名義專門組織召開了全省青少年體育工作會議暨學校體育工作會議,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全省青少年體育工作的意見》,進一步強調了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的重要意義,明確了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的總體要求、任務目標和政策、措施,並對各級各部門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的組織領導提出了明確要求,成爲全省青少年體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也是這一年,山東省體育局與省教育廳建立了聯合工作機制,每年兩家聯合召開全省青少年體育工作會議,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共同研究、協調、解決全省青少年體育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形成了制度化和長效化的聯合青少年體育工作推進機制。

隋擁軍說,隨着《關於進一步加強全省青少年體育工作的意見》的出臺,山東的青少年體育工作和體教融合工作進入了全新發展階段。2012年,山東省政府辦公廳轉發了省體育局、教育廳、財政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和省編辦等6部門《關於進一步加強運動員文化教育和運動員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就完善運動員文化教育體制機制、拓寬運動員培養輸送渠道、強化優秀運動員各項保障等工作提出具體意見。此後,又先後制定出臺了《關於在全省中小學開展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和田徑聯賽的意見》《關於推進市級體校教體融合發展的意見》《山東省學生體質健康提升計劃(2014—2018年)》《關於進一步推進健康校園建設,加強學生體質健康工作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爲體教融合提供了政策支持,爲推動體教融合奠定了堅實基礎,爲提高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提供了根本保障。

談陣地建設:瞄準兩大抓手持續發力

隋擁軍指出,一直以來,山東秉持“既要最大限度實現競技體育的‘體’,又要充分做好文化教育的‘育’”的理念,在推動學校體育和體校改革兩方面持續發力,較好地促進了體教融合發展。

談及學校體育,必然繞不開體育傳統校和體育項目特色校,其在推廣、普及體育運動,增進學生身心健康,培養體育後備人才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示範作用。隋擁軍介紹,爲加強對二者的管理,推動“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學校體育模式,山東省體育局和省教育廳共同研究制定了《山東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評估標準與實施細則》和《評定辦法》,先後於2012年、2016年進行了評估認定,共命名了60所省級優秀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和610所省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對優秀傳統校給予了3萬元的經費扶持。自2015年起,每年利用暑假時間,組織舉辦全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體育師資集中培訓班,5年間,已累計組織培訓1100多名體育教師。這些體育教師經過項目培訓,執教水平普遍提高,彌補了學校體育教學能力不足的問題。

體校是培養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的重要陣地,隋擁軍表示,推進各級各類體校改革是山東省體育局近年來持續改革的重點。他坦言,長期以來各級體校對文化教育投入不夠、管理不嚴,導致體校辦學出現“瘸腿”現象,是體校辦學萎縮的重要因素之一,成爲制約體校發展的一大“短板”。爲解決這一“短板”,23號文件下發後,山東省體育局緊抓機遇,制定了《實施意見》;與省教育廳聯合出臺了《山東省青少年運動員文化教育督導檢查辦法》;成立了全省運動員文化教育研究室,每年根據體校的特點積極開展教材、課程、教學方法研討等教研活動;通過編制、調整文化課考試大綱,明確文化課學習要點,完善網上考試辦法,規範考試流程,組織開展全省體校文化課統考,將統考成績與省級比賽參賽資格掛鉤等辦法,大大提高了各級體校對文化課教學的重視程度,激發了運動員文化課學習的熱情,爲全面提升運動員文化素養,拓寬運動員發展空間,幫助他們二次就業創造了有利條件。2018年,又與教育廳聯合下發了《關於推進市級體校教體融合發展的意見》,積極推動市級體校和訓練單位加掛普通學校牌子,文化教育納入教育部門管理,有效解決了體校文化課教學質量不高的問題,爲市級體校發展掃清了障礙。僅2019年,全省共有3448名青少年運動員參加了年度賽前考試,3425名運動員被推薦到普通高中學習,1427名運動員考入不同類別的大學。

在多措並舉補齊補強體校文化教育的同時,山東省體育局還積極推進縣級體校辦學模式改革。2016年,與省教育廳制定出臺了《關於改革縣級體育運動學校辦學模式的實施方案》,通過現有體校轉型、恢復體校建制、新建縣級體校等三種模式,實現了縣級體校轉型升級。文件下發至今,通過多方努力,新建、恢復縣級體校32所。這32所新建、恢復的縣級體校,多數是與當地最優質的中小學結合,普遍實行一個學校兩塊牌子,打破劃片招生的限制,面向全縣招收體育特長生,切實有效解決了學生運動員的文化教育問題和普通學校學生的課餘訓練問題。特別是乘國家機構改革東風,積極推動130個縣級體育局與教育局部門進行了合併,成立了教育和體育局;6個縣級體育局與文化、旅遊等部門進行了合併;聊城、德州兩個市體育局與教育局進行了合併。這樣,體育、教育由過去的“兩家人”真正變成了“一家人”。機構改革後,爲更好地解決好縣級體校生存發展問題,省體育局黨組決定將威海市文登區作爲試點,在體教融合的基礎上,按照“體教一體化”改革創新要求,逐步消除因機構改革產生的體制、機制壁壘,堅決克服“一個機構兩張皮”現象,打通青少年學生競賽、訓練、招生、選拔、輸送等各個環節,充分釋放改革紅利。

針對基層體校硬件不硬的問題,隋擁軍介紹說,爲進一步拓展基層體校辦學空間,提升辦學能力,2014年,山東省體育局聯合省財政廳制定了《省級體育彩票公益金資助基層體校建設資金管理辦法》。《辦法》規定,凡申報獲批“國家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的新型縣級體校,省財政與國家體育總局將按照1比1的比例配套投入扶持經費;對獲批爲“省優秀運動隊後備人才基地”的,納入省優秀運動隊後備人才基地年度扶持經費資助範圍;對新建市、縣級體校分別給予1000萬元、400萬元經費扶持;對新建、擴建體育場館設施分別給予50-200萬元的扶持。據統計,《辦法》實施以來,山東省體育局已累計投入資金2.3億元,扶持基層體校建設項目100餘個,全省各級體校辦學條件整體上得到了較大改善。“通過全省各級的共同努力,今年底,縣縣有體校的目標有望基本實現。”隋擁軍信心滿滿地說。

談人才隊伍:打通瓶頸壁壘強師資

山東既是體育大省,也是教育大省,雄厚的師資力量是推進全省體教融合的有力保障。“我省每年都有很多優秀運動員退役,而體校、學校和青少年俱樂部也需要專業的體育教師和教練,理順兩方的供需關係,使之形成良性循環、取得成效,是破題的關鍵所在。”對於如何加強學校體育教師人才隊伍的建設,隋擁軍這樣闡述。

隋擁軍向記者介紹了相關的“山東經驗”:2012年,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了省體育局、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編辦等6部門《關於進一步加強運動員文化教育和運動員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爲有意願從事體育教育工作的退役優秀運動員獲取教師資格和從事各類體育教育工作積極創造條件。用體彩公益金資助建成的體育設施所在的單位,安排一定比例的崗位用於聘用退役優秀運動員。同時,鼓勵退役優秀運動員到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就業,並給予一定的就業政策扶持。

隋擁軍還指出,山東省各級體育部門也在幫助社會體育俱樂部和學校培訓專業人才等工作上積極履責,組織傳統校體育老師和社會體育俱樂部師資培訓,近5年組織培訓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體育教師1100名。僅2019年,培訓裁判員2700餘人次,其中,613人達到了一級(共2934人)、195人達到了國家級(共468人)、12人達到了國際級(共77人)。同時,還積極鼓勵各市運動項目進學校進俱樂部,倡導各市縣體校教練員深入學校、青少年體育俱樂部進行項目教學,既代體育課又選拔培養體育後備人才。

談賽事體系:撬動賽事槓桿下“先手棋”

談及今後如何爲青少年提供更好的競賽環境,隋擁軍一下打開了話匣子,他說,山東的此項工作中已經走出了“先手棋”。

自2011年起,經山東省政府批准,省體育局、省教育廳、省財政廳三家聯合發起了大中小學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和田徑5個項目聯賽,後又增設了羽毛球和游泳兩個項目。全省各大中小學校,通過縣、市兩級層層選拔,最終參加省級總決賽。經過10年的發展,聯賽組織逐步走向規範、成熟,在廣大中小學生中的影響越來越大,目前,全省大中小學生聯賽發展到7個大項713個小項,省、市、縣三級聯賽每年參賽人數分別達到7000人、8萬人和20萬人,已經成爲山東青少年體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同時,還鼓勵、引導、支持省各項目管理中心、市縣兩級體育主管部門以及社會力量,積極舉辦適合青少年參加的各類體育競賽,爲青少年參與賽事、成才搭建平臺。在隋擁軍看來,以政府部門爲主導,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無疑是撬動賽事的又一槓杆。他表示,從2013年開始,山東就通過政府支持、協會組織、市場運作方式開展了網球、高爾夫、乒乓球、棋類、羽毛球、跆拳道和柔道等7個項目的省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聯賽。同時,鼓勵各級體育行政部門與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合作共建運動隊,支持青少年體育俱樂部進學校共建特色運動項目,扶持社會信譽好的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承辦各級青少年冬夏令營活動。

隋擁軍還着重介紹了山東省近年來開創的青少年體育品牌活動。他舉例說,自2014年在全省開展了普及游泳和超體重學生“健康夏令營”兩項試點活動,實施6年來,累計惠及50多萬名青少年。自2019年起嘗試開展小學生趣味田徑普及活動,逐步探索出一條“政府+協會+社會+市場”的辦賽運作模式,有效促進了山東青少年體育品牌賽事的建立。積極推動“一小時交通圈”競賽改革,在足球、籃球、田徑、跆拳道等4個項目進行試點,2019年,參賽隊伍覆蓋了16所市級體校,740多名青少年運動員參加了312場比賽。

數字看成就。通過十年的實踐探索,山東特色體教融合之路積累了一些經驗,取得了不錯實效。截至2019年底,山東共有省級體校1所,在訓人數900人;全省142所縣級體校(行政區劃以外14所)中,52所實現獨立辦學,90所融入到普通學校。在訓總人數達到了46670人,其中市級訓練單位爲20838人,縣級體校25832人,向省隊輸送588人。2019年,市級體校和訓練單位高中畢業生達3076人,向省隊輸送試訓、集訓588人,向各級各類高校輸送1427人,向普通高中輸送3425人,辦學效益日益提升,體校社會聲譽也逐步提高。

展望未來,隋擁軍表示,《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的出臺,擘畫了我國青少年體育工作的新藍圖,舉旗定向、催人奮進。目前,山東省體育局黨組正積極推進《意見》在山東的落地,在探索創新特色體教融合經驗的基礎上,對全省的體育、教育資源進行統一整合,堅持一體化設計、一體化部署、一體化管理、一體化教學、一體化推進和一體化落實等“六個一體化”,使體育和教育真正同爲一體,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爲促進青少年體質健康、培養高素質體育後備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