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西安市长安区王曲街道蛤蟆滩的稻谷地里,举行了一场有30多组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的割水稻农耕体验活动,大人和孩子们在当地农民的指导下,一起挥镰割稻、脚踏打谷。孩子们之前对农作物根本没有概念,通过这样的实践知道了劳作的辛苦,还认识了水稻,知道了大米是怎么来的,更有了关于节约的思考,称自己真正读懂了“粒粒皆辛苦”。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通过这样生动的农耕体验课,让孩子们在田间地头亲身实践,具体了解农活咋干,在劳动中体验“粒粒皆辛苦”,是一堂尊重劳动、尊重食物的教育课。现在的孩子们,日常衣食住行都有父母操持,生活安逸舒适,非但不熟悉不懂得农耕生活,不了解粮食以及瓜果菜蔬是怎样用汗水浸灌出来的,更想象不到农民耕种劳作的辛苦。让孩子们在田间地头参与干点农活,身体力行体验农活艰辛,了解每天吃的食物是从哪来的,可以让他们知道劳作不易,懂得爱惜食物,既是对大自然的敬畏,也是对人类劳动的尊重;从而增强对劳动意义的理解,增加对劳动的尊重,更加珍惜劳动成果,更加懂得为什么要节约和怎么样去节约粮食,自觉去反对和杜绝餐饮浪费。组织这样的活动,还有利于营造爱惜粮食、节约食物的社会大氛围,有利于遏制餐饮浪费一类不良风气。现实中,聚餐时原本点两个菜就够了,却点了三个菜;吃不完本可以打包带回家以后吃,但碍于面子却留在餐桌上;摆在桌上的菜品,因一句“不爱吃”就丢弃……生活中这样的浪费场景比比皆是。如何制止浪费,除了加强教育引导、倡导“光盘”行动等劝说性的措施等,形成人人自觉节约、自发抵制浪费的强大社会氛围十分重要。让孩子们体验食物生产的艰辛,懂得每一道菜、每一桌饭,都是从一粒粮食开始的,每一粒粮食都是辛勤耕种的结果,从而从小树立节约粮食好习惯的同时,家长也同样和孩子一起参加活动,一同接受教育。大手牵小手,全家齐步走,共同制止餐饮浪费,易于形成家庭节约的好习惯。而这样的小家庭多了,自然有利于促进形成全社会的节约大氛围。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上,需要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社会新风尚。日子过得越好,越不能忘本,越要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牢记在心头,代代永相传。而对粮食安全保持危机意识,树立粮食安全观念,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需要许多宣传、教育的具体有效方法。让“孩子们参加一日农耕”活动,从而懂得每一道菜、每一桌饭都是从一粒粮食开始的,每一粒粮食都是辛勤耕种的结果,从小尊重劳动,尊重食物,热爱节约,厉行节约,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是一项具体的有效的好方法。这样的活动应该倡导,应该点赞!

【来源:大兴安岭日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