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晚上好!子淵之前曾給大家介紹過一些有關於明朝宗親的故事,引發了讀者的強烈興趣,今天咱們再來說說一位和康熙皇帝有交集的明朝宗親。說起來,此人所屬的藩王家族勢力龐大,傳襲時間更是爲明代藩王世系之最,然而他卻公然對康熙皇帝歌功頌德,令人唏噓不已。

▲明思宗朱由檢自縊殉國處

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崇禎皇帝朱由檢於煤山自縊,大明王朝正式宣告滅亡。此後,不少親王爲登上皇帝寶座,紛紛打着各類旗號而自立稱帝。隆武元年(公元1645年),靖江王朱守謙庶長子朱亨嘉,在封地桂林南面而坐,自稱監國,率領軍民一同抵抗清軍的進攻。朱亨嘉認爲廣西地窄人稀且物資匱乏,廣東則地大物博,因此產生了佔領廣東的想法。可惜由於他勢力單薄,很快就被效忠於南明隆武帝朱聿鍵的廣西巡撫瞿式耜、兩廣總督丁魁楚所擒獲,很快就被隆武帝下令祕密處死。

▲靖江王府復原模型

危急之際,朱亨嘉幼子朱若極得以倖存——當時他被靖江王府的貼身太監捨命相救,護送到了全州。後來,朱若極在湘山寺削髮出家成了一名僧人,法號原濟,字石濤,而他便是大名鼎鼎的“苦瓜和尚”。石濤雖是明朝皇室宗親,不過由於明朝滅亡時他才3歲,所以並不像其他明朝宗室那樣對滿清深惡痛絕,不過由於他身世特殊,所以爲了避免不必要的風險,出家倒也算是他最好的選擇。

▲“苦瓜和尚”石濤畫像

遁入空門後,石濤展現出了他卓越的繪畫天賦,完成了許多恣肆蒼莽的畫作,聲名遠揚的他被世人讚譽爲 “清初四僧”之首。值得一提的是,石濤雖遁入空門,不過內心卻一直心向紅塵。爲步入仕途,他曾經主動進京,希望通過繪畫來結交滿清權貴。只可惜這些滿清貴族並沒有將他放在心上,只是把他看作是一個會畫畫的普通和尚而已,石濤因此一直未能如願進入朝堂。

▲揚州平山堂

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康熙帝初次南巡時於南京長幹寺接見過石濤,此後又於揚州平山堂第二次召見他。當時的石濤早已年過五旬,正窮愁潦倒,康熙皇帝看見這位前朝宗親如此模樣,萬分感慨道:“你叫石濤,朕聽說過你。”從當朝皇帝嘴裏聽到這九個字,石濤內心非常激動,立馬跪下磕頭,眼裏頓時湧現出兩行長淚,高呼萬歲,從此以後自稱爲“臣僧”。

▲康熙皇帝朝服像

覲見皇帝后,石濤激動地連夜作詩謳歌康熙皇帝,當時一共作了兩首七律詩,其中一首內容如下:“無路從容夜出關,黎明努力上平山。去此罕逢仁聖主,近前一步是天顏。松風滴露馬行疾,花氣襲人鳥道攀。兩代蒙恩慈氏遠,人間天上悉知還。”詩中“聖主”、“天顏”和“蒙恩”等詞,充分體現出了這位大明遺老對康熙皇帝的尊敬,也同時體現出他對朝代更迭事實的坦然接受。此後,石濤周遊於北京、南京、揚州等地爲他人作畫,直至最終病逝揚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