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也有一句“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但事無絕對,古人向來崇尚"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士大夫精神。因此,許多白手起家的富人,在發家之後也會反哺社會,行善積福。

晉商,一個地域性的羣體總稱。但這不僅是一個稱呼,更是一種榮譽。某種意義上,“晉商”已成爲了智慧、能力的代言詞。爲什麼這麼說呢?其一,晉商善於經商,他們對商機極其敏銳,懂得如何將機會轉化爲財富;其二,晉商走南闖北,長袖善舞,與人打交道的能力十分出衆;其三,他們富有慈悲心,真正做到了古人所說的“達則兼濟天下”。

而在這羣優秀的商人中,最具代表性和傳奇性的就是喬致庸。喬致庸此人,從小就非常聰明,目光獨特,且頭腦靈活,一看就是個經商的好苗子。果不其然,喬致庸長大後,將喬家的生意打理得越發紅火。

創業容易守業難。喬家雖家大業大,但想要將家業守住並且綿延下去,也是個不小的挑戰。但喬致庸不僅能守業,而且還可以創業。通過他的經營,喬家的生意更加的繁榮昌盛,喬家大院的名聲更是天下皆知。

喬家大院始建於公元1765年,整體佈局呈雙喜字形,總共有着300多間房屋,建築面積4175平方米。它的院牆高達10多米,上面還有防禦性的垛口。總而言之,喬家大院的整體造型不僅美觀而且非常實用,它的建造先後共經歷了兩個世紀,耗資巨大。幸好喬致庸經營有方,喬家經濟基礎雄厚。因此購買大量土地就不存在困難,大興土木新建家園也就順理成章。

喬家大院中的佈景也非常的優美,庭院裏面有木雕,磚雕,彩繪照壁等。身處其中,步移景異,讓人眼花繚亂。去喬家大院旅遊,不僅可以欣賞宏偉壯觀的院落,還可以感受當時晉商的繁榮文化。當然更應該感嘆的就是喬家人的智慧和能力。單純從建築角度來說,喬家大院既是晉商大院的代表,也是當民間建築的一個集中體現,代表了那段時期中國人民的建築水平,對於建築學子而言,是個當之無愧的活教材。

衆所周知,晉商主要經營的是鹽和票號。喬家主要是以票號爲主。清朝中晚期的時候,外貿生意非常紅火,眼光獨特的喬家人抓住機遇賺了個鉢滿盆滿。喬家大院最鼎盛時期,說一句富可敵國也不爲過。

從治安角度來說,喬家的財富聞名於世,應該是土匪強盜的重點關注對象。但奇怪的是喬家大院從未遭遇過土匪打劫。對於現在人來說,土匪是非常遙遠的一個羣體。但是在清朝中晚期,民不聊生,盜匪猖獗。某種意義上,也是政府的腐敗無能導致的。當時的土匪,可不是我們在史書上看到的綠林好漢,他們不僅不劫富濟貧,並且不講道義,毫無人性,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從喬家本身來說,未曾遭到土匪的打擊也是有原因的。喬家大院的建設極具防禦性——城門式的門洞,高高的院牆,分佈有序的垛口,這些設施爲喬家大院組建了一個非常完善的防禦體系。從喬家的日常準備來看——大量的槍支彈藥,足夠所有人一年食用的水和糧食。從護衛力量來看,喬家大院配有經過特殊訓練,武功高強的護院隊。

但最重要的一點應該是喬家人以善爲根,以誠爲本。喬家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對外行善,不管是對街坊鄰居還是喫不上飯的人,他們都會給予一定的幫助,遇上災荒時甚至會開倉放糧。種種善行讓喬家贏得了人心,而人心就是喬家大院最好的一道防護牆,雖然它看不見摸不着,但是它卻是最堅固牢靠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