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阳西县儒洞镇寿场村文体广场内灯火通明,两个大音箱往地上一放,电线一接,有节奏的欢快音乐就响起来了。“走咯走咯,去跳舞咯!”白天在田里忙活的妇女们放下手中的活计,你一吆喝我一招手,就聚集起来。58岁的曾家琴身体不太好,但今年在“跳广场舞”的氛围带动下,也跳得有模有样,感觉精神都好了许多。“日子好了,才有心情跳舞,以前是不敢想的。”

这样的变化

源自珠海横琴新区党群工作部

对口帮扶工作的推进

自2016年扶贫干部驻村以来,寿场村里的一砖、一瓦、一路、一灯、一校都旧貌换新颜,产业扶持、精准扶贫,截至2019年12月,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28人全脱贫,脱贫率100%。从省定贫困村到晚饭后跳起广场舞,村民们喜悦的心情,来自摘了头上的“穷帽”,更来自于未来一天比一天有奔头。

另辟蹊径

建综合市场一举多得

2016年,珠海横琴新区派出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刚到寿场村时,30多岁的陈玉美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路边摆卖鱼和生鸡。父母年纪大了,哥嫂身患疾病,她的孩子和哥哥的孩子都还小。

寿场村是革命老村庄,位于阳西县西南部,全村6113人,但耕地只有3457亩,典型的“人多地少”。“依靠种养业实现村集体和贫困户脱贫不符合村情、民情实际。” 黄佩说,他们必须另辟蹊径。

调研中,扶贫驻村工作队了解到,寿场村内唯一的集市残破不堪,摊贩们占道占街为市、乱摆乱卖,建设一个规范的综合市场很有必要。黄佩介绍,建设一个综合市场出租,既可增加村集体和贫困户收入,又可服务富余劳动力创业就业,还能提升村容村貌,并为农副产品交易提供安全方便场所,可谓一举多得。

做预算、算收益、排阻力,横琴市场项目上马了,项目建设的主要困难是土地性质问题和规划问题。为了让用地符合条件,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积极与各相关职能部门协调,历经一年时间完成土地改调备案。

2018年,1幢2层高、占地1813平方米的横琴市场在寿场村拔地而起。“项目推出市场,很快全部完成出租。首年租金收益就超过10万元。”黄佩说。项目也给贫困户创造了创业就业环境。“每天生意都不错,回头客也多,我觉得以后一定会更好!”摊主陈玉美前年在横琴市场里租了一个摊位,结束了流动摊贩的时光,她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目前,横琴市场惠及本村与相邻的新村、石楼村3个行政村10000多名村民,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万元。同时,村内交通主村道长期以来形成的占道经营、人车混乱的局面得到根本上解决。

发展经济

产业扶贫助村民增收

“贫困村和贫困群众要脱贫,必须要靠产业支撑,有了支柱产业,脱贫才有可持续性。”黄佩说。

近年来,扶贫工作组采用自筹资金和专项财政资金入股的形式,投资了三大扶贫产业项目,包括牛大力种植产业、西荔王经济农作物种植项目与阳西双鱼(长角水库)光伏发电项目。昔日贫瘠荒山坡,今朝成花果致富田,起伏连绵的山丘上、三大产业扶贫基地里,满是生机勃勃的丰收景象。

产业发展得好,寿场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及村集体均可“分一杯羹”,一般贫困户人均获得收益约2800元,低保户人均约2000元,五保户人均约1000元。以阳西双鱼(长角水库)光伏发电项目为例,寿场村于2017年共投入资金210.4万元入股,其中,为有劳动力贫困户188人投入“631”资金150.4万元;为村集体和无劳动能力贫苦户投入对口帮扶资金60万元。该项目从2018年迎来收益,每年分红31.56万元,为寿场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2户243人人均分红收益1200元,村集体收入2.4万元。

“别小看这1200元,在失去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手里,这笔分红就是除了保障政策外增收的唯一来源了。”黄佩告诉记者,每次分红时,村里头人头攒动,贫困户喜笑颜开,纷纷夸赞党的好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西荔王经济农作物种植项目是由寿场村与其他8条非贫困村一并,采取专业合作社+村委会+农户的模式,以种植番薯、毛豆、老姜等经济农作物寻求共赢发展,该项目种植基地就在寿场村村口。

记者驱车驶进寿场村前,经过1000亩的种植基地里,圣女果的小苗已茁壮成长,郁郁葱葱,一眼望去,好似铺了一张绿毯子。“现在果子还没长大,等到明年1月,将迎来圣女果上市高峰期。”黄佩介绍说,这个项目每年收益23万元,而且日常除草、种植、看护、收果等工序,为村里多个贫困户和无法外出打工的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真情帮扶

点亮贫困户心中梦想

40多岁的陈庆手脚勤快,他每天一睁眼就来到自己的基地里,只见上面全是浮排、木桩,其上挂着一串串小石板,石板上附着大大小小的生蚝。“这批蚝个头大,肉肥,应该能卖出个好价钱。”这样想着,陈庆脸上露出了笑容。

陈庆并非一开始就是“老板”。仅仅是3年前,他还是个贫困户。家里5口人,患病的、失去劳动力的,还有嗷嗷待哺的小孩,全家上下只有他一个劳动力,靠种地为生,每月收入不足2500元。“有小孩也不便外出打工,全家守着这一亩三分地。”陈庆说。

黄佩2019年初来到寿场村,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贫困户。“走了一天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穷的人是真的穷。”他告诉记者,帮助贫困户的最终目的不是定期给他们送钱,而是让他们有谋生的技巧。

扶贫干部黄佩走访贫困户▲

于是,扶贫工作组一开始先着手完善村党支部的工作程序,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定期组织召开“三会一课”统一村两委班子思想,建章立制15项,上墙村规民约10项。村委会成员在处理村里的大事小情时都要按章办事,由村民群众做监督工作。规矩形成后,老百姓的心里有了谱,再遇到难心事儿就有了主心骨。另外,两任驻村干部为了确保村里档案资料真实完整,一直坚持亲力亲为完成归档和管理。

像陈庆这样手脚麻利的贫困户,黄佩花费两天时间,亲自跑了好几趟来回,为他申请了扶贫贷款,帮助他进行生蚝养殖。“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男人哭,那是第一次。”黄佩说,当他把这个消息告诉陈庆时,也许是想到多年的苦日子终于要熬出头了,陈庆泣不成声。如今,陈庆靠着养蚝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加上村里投资产业的分红,家里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14000元。

像陈庆一样靠双手打拼脱贫的村民越多,村庄才会越有活力。通过努力,截至2020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7户228人全脱贫,脱贫率100%。“幸福生活还是要靠双手去创造。”黄佩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组织在家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参加适用技术培训,组织有意愿的劳动力参加转移就业或科技培训,让许多的村民和贫困户跟上时代,有了一技之长。

改善条件

村庄更美生活如诗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成果如何,贫困户的生活变化最有说服力。

记者走进寿场村,宽敞的硬底化路面、整洁的村场环境、特色的党建主题文化广场与独具特色的村屋相映衬,无不给人一种身心舒畅的感觉。“原来是泥巴路、土路,现在全村都是水泥路,你看他们安装的这个路灯,多亮。”村民卢深告诉记者,以前村子不仅环境脏乱差,就连生活用水都难以解决,年轻人都选择外出打工,“扶贫干部扎扎实实地为村民们办实事,路修好了,水变清了,我们的生活更幸福了,年轻人也常回来了!”

2016年起,寿场村内的基础硬件设施在逐步更新。2.63公里的入村主干道路加宽了,竹兜村282米的泥路硬底化了,村内18公里的主要道路均硬底化了,村民再也不怕“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了。寿场中学新建了塑胶跑道、羽毛球场、排球场、人造草足球场、硅RU篮球场,孩子们的运动细胞得到了充分满足。村内所有道路均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打着手电筒走路”的场景成为历史。村里甚至还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项目,建设了8间收集屋、4间卫生公厕,村容村貌环境卫生大大提升,再也找不到以前“脏乱差”的影子。

今年,村里建设了东中西文体广场。建设之前,老百姓的活动都很分散,有的睡觉,有的看电视,还有的打牌。建完之后,最多有近300人在文体广场跳舞或参加其他各项文化活动。“每天都会跳广场舞,从晚上7时跳到9时”,“跳舞的有老年人、中年人,四十多岁的有、五十多岁的有、还有七十多岁的。”村民争相告诉记者对于广场舞的热爱。

于他们而言,原来的生活环境根本不可能参加娱乐活动,“怎么可能跳广场舞!原来都住在‘山旮旯’里。”一村民说。“文体广场改变了村民的生活习惯,就连我也每天晚上去广场上打打篮球呢。”黄佩指着广场说。

记者顺着黄佩手指的方向看到,孩子们在广场上嘻笑打闹着,三两村民结伴散步,唠着家常。不知不觉间已是傍晚,天边被渲染成一片鲜红,晚风拂过,夕阳的余晖洒在湖面的层层涟漪上,精准扶贫下,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幸福。

扶贫成绩单

2019年12月,寿场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7户228人全脱贫,脱贫率为100%。

截至2019年底,有51户贫困户危房改造竣工验收,并顺利入住。为26户贫困户报装自来水,为17户贫困户修建厕所。累计已为21户贫困户申请扶贫小额贷款共计55万元。

以自筹资金和专项财政资金入股方式,落实光伏、牛大力种植、经济农作物种植等产业项目,建档立卡贫困户及村集体均获得收益。一般贫困户人均约2800元,低保户人均约2000元,五保户人均约1000元。

投入200万,于2018年建成寿场村横琴市场,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带来收益20万以上。

投入116万,将2.63公里入村主干道路加宽扩建以及道路灯安装,竹兜村282米村道路硬底化建设项目。2020年,投入资金16万,建设村内太阳能路灯。投入资金50万,建设东中西文体广场项目。

投入210万,修建寿场中学部跳远沙池及校内运动场排水设施砼地面,新建塑胶跑道、羽毛球场、排球场、天然草足球场、硅RU篮球场。

投入63万,进行生活垃圾分类项目,建设收集屋8间,卫生公厕4间,村容村貌环境卫生大大提升。

投入57.5万,修建寿场村党群服务中心。

记者手记

感受平凡中的伟大

寿场村驻村扶贫干部黄佩,是一位1991年出生的年轻小伙子。2019年初,他跟家人挥手告别,从珠海来到阳西这个小山村时,他的儿子刚年满2周岁。

“为什么来扶贫?”“做好事嘛。”

“工作累吗?”“不累!村民很热情,我干得很快乐。”

扶贫的艰苦在黄佩这里似乎不存在,他充满活力且乐观。也许正是这股劲儿,在语言完全不通的环境里,他与村民“聊”得热火朝天,家家户户看到黄佩都想拉他进家里坐一会。村民打心底里相信,这个年轻人可以带领他们走上脱贫致富的大道。

曾经脏乱的村道如今成了靓丽的风景线,文化广场拔地而起,失业在家的村民有了谋生技能……聊起这些,百姓们脸上展现的那些笑容,已成为寿场村脱贫攻坚的最佳注脚。

中国有千千万万个“黄佩”,他们在与村民相伴的日子里,扶贫又扶心。他们都是平凡人,却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咩咩咩咩咩...嗝~~~阳江援鄂医疗队队员喜提蒙古赠羊啦!

放牛养猪、种花生红薯、赶海打鱼……来看大沟镇庐山村村民的田园生活

来源 | 阳江日报(吴梦媚)

图片 | 谭文强

编辑 | 何朋键

审核 | 黄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