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官媒报道了我国空军南部战区航空兵某旅飞行员王建东荣获一等功的事迹,今年9月他驾驶歼-10战斗机起飞执行作战训练任务时,刚爬升到272.7米就遭遇低空鸟击,进而发生发动机空中停车险情。

对于单发的歼-10战斗机来说,发动机停车就意味着失去全部动力,急剧掉高度。在高度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为避让地面居民区,王建东驾驶无动力的飞机三次改变航向,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最后直到75.9米极限高度才弹射跳伞,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在惊叹于王建东的大无畏精神时,网友也注意到官媒配图曝光了歼-10C战斗机的座舱布局,其一平三下设计基本上与珠海航展上歼-10B公开的座舱一致,显示出这两型战斗机的极近的血缘关系。

至此随着歼-10战斗机的持续改进,该机玻璃座舱在设计上也出现了四次进化。

2006开始服役的歼-10A战斗机具有典型的第三代战斗机(俄标四代)的玻璃座舱设计,仪表板上方的折射平显和下方的三个单色多功能显示器构成了座舱仪表的核心。

这种一平三下四显示器设计是战斗机座舱布局上的一次革命,与二代机的“蒸汽朋克”仪表设计相比大幅提高了飞行员的态势感知能力,并在激烈空战中能让飞行员尽量将视线保持向舱外,通过平显来获取关键信息。在总体设计上,具有后发优势的歼-10A座舱比F-16C更先进,后者是一平二下设计,只有两个小尺寸多功能显示器。

随着2008年歼-10B的首飞,这种装备看了先进无源相控阵雷达的三代半战斗机(俄标四代半)对座舱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该机在信息化上的要求,歼-10B不仅升级了国产衍射平显,还增大了三个多功能显示器的尺寸,显示器从歼-10A的正方形被拉长到的长方形。参照FC-1“枭龙”的座舱数据,歼-10B的显示器的尺寸可能已达20.3厘米x30.5厘米,显示面积惊人,由于多功能显示器的增大,歼-10B彻底取消了座舱面板上备份机械仪表,玻璃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歼-10座舱的第三次进化出现在歼-10B后期型和升级了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歼-10C上,衍射平显的前上方控制面板增加了一个小型液晶显示器,在输入数据时能显示一些辅助信息。虽然增加了一个显示器,但这种座舱仍是典型的一平三下设计,虽然在集成度和显示面积上不及歼-16和歼-20座舱高大上的单块大屏显示器,但对于歼-10后期型来说已经足够使用了。三块显示器可根据飞行员需要灵活设置显示内容,并互为备份在可靠性上也优于单显示器。

在歼-10C上,座舱设计的最新进化就是新近曝光的头盔显示器了,进一步提升该机的信息化水平。头显不仅能部分取代平显在飞行员眼前显示关键飞行和瞄准数据,还能直接指挥机载传感器和武器的瞄准方向,实现“以目光杀死敌人”,从而大幅提高战机的大离轴角攻击能力。

歼-10战斗机的持续改进伴随着国产战斗机座舱航电的大幅进化,这将是一个从追赶到超越世界先进水平的过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