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官媒報道了我國空軍南部戰區航空兵某旅飛行員王建東榮獲一等功的事蹟,今年9月他駕駛殲-10戰鬥機起飛執行作戰訓練任務時,剛爬升到272.7米就遭遇低空鳥擊,進而發生發動機空中停車險情。

對於單發的殲-10戰鬥機來說,發動機停車就意味着失去全部動力,急劇掉高度。在高度嚴重不足的情況下,爲避讓地面居民區,王建東駕駛無動力的飛機三次改變航向,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最後直到75.9米極限高度才彈射跳傘,保護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在驚歎於王建東的大無畏精神時,網友也注意到官媒配圖曝光了殲-10C戰鬥機的座艙佈局,其一平三下設計基本上與珠海航展上殲-10B公開的座艙一致,顯示出這兩型戰鬥機的極近的血緣關係。

至此隨着殲-10戰鬥機的持續改進,該機玻璃座艙在設計上也出現了四次進化。

2006開始服役的殲-10A戰鬥機具有典型的第三代戰鬥機(俄標四代)的玻璃座艙設計,儀表板上方的折射平顯和下方的三個單色多功能顯示器構成了座艙儀表的核心。

這種一平三下四顯示器設計是戰鬥機座艙佈局上的一次革命,與二代機的“蒸汽朋克”儀表設計相比大幅提高了飛行員的態勢感知能力,並在激烈空戰中能讓飛行員儘量將視線保持向艙外,通過平顯來獲取關鍵信息。在總體設計上,具有後發優勢的殲-10A座艙比F-16C更先進,後者是一平二下設計,只有兩個小尺寸多功能顯示器。

隨着2008年殲-10B的首飛,這種裝備看了先進無源相控陣雷達的三代半戰鬥機(俄標四代半)對座艙設計提出更高的要求。爲了滿足該機在信息化上的要求,殲-10B不僅升級了國產衍射平顯,還增大了三個多功能顯示器的尺寸,顯示器從殲-10A的正方形被拉長到的長方形。參照FC-1“梟龍”的座艙數據,殲-10B的顯示器的尺寸可能已達20.3釐米x30.5釐米,顯示面積驚人,由於多功能顯示器的增大,殲-10B徹底取消了座艙面板上備份機械儀表,玻璃化程度進一步提升。

殲-10座艙的第三次進化出現在殲-10B後期型和升級了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殲-10C上,衍射平顯的前上方控制面板增加了一個小型液晶顯示器,在輸入數據時能顯示一些輔助信息。雖然增加了一個顯示器,但這種座艙仍是典型的一平三下設計,雖然在集成度和顯示面積上不及殲-16和殲-20座艙高大上的單塊大屏顯示器,但對於殲-10後期型來說已經足夠使用了。三塊顯示器可根據飛行員需要靈活設置顯示內容,並互爲備份在可靠性上也優於單顯示器。

在殲-10C上,座艙設計的最新進化就是新近曝光的頭盔顯示器了,進一步提升該機的信息化水平。頭顯不僅能部分取代平顯在飛行員眼前顯示關鍵飛行和瞄準數據,還能直接指揮機載傳感器和武器的瞄準方向,實現“以目光殺死敵人”,從而大幅提高戰機的大離軸角攻擊能力。

殲-10戰鬥機的持續改進伴隨着國產戰鬥機座艙航電的大幅進化,這將是一個從追趕到超越世界先進水平的過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