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一句名言:

如果你給我1小時的時間來回答決定我生死的問題,我將先花55分鐘來弄清楚問題的所在。只要我理解了它是什麼。就意味着剩下的5分鐘就足以回答這個問題。

在職場中,許多領導覺得自己每天都很忙碌,每天都有無休止的文件和無休止的會議。歸根結底,似乎做了很多事,又似乎沒有做太多事,沒有對事情真正起到推動作用。

我建議大家仔細閱讀愛因斯坦的一句名言,並用它來解決領導做無用功的問題,也就是說,在着手解決問題之前,首先要明確定義問題。問問自己,這是什麼問題?我需要解決哪個方面?

1.花更多時間瞭解問題本身,而不是立即採取行動。

領導可以成爲團隊領導者,就是需要站在與基層員工不同的高度,梳理和定義事件的成因和後果以及背後的隱患。

領導不能言而無信。你發佈的任務確定了團隊的未來發展方向和員工的行動計劃。在此之前,必須仔細定義問題,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行爲經濟學》一書中提到了“損失厭惡”理論,這意味着相同的得失與損失,損失的痛苦是獲得幸福的兩倍。

如果將此理論置於管理行爲中,則你必須:讚美他人時,可以當衆表揚;批評他人時,你必須關上門,一對一批評。

許多領導在工作場中處於重要環節,並且在承上啓下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如果你不能仔細分析問題和任務本身,則可能會使團隊走很長一段歪路,並做很多“事倍功半的事情”。

2.是否需要處理一切?

領導的時間比基層員工更寶貴。如果員工在工作中做出決定,那麼領導就是在做決策。

這意味着管理者必須區分問題的優先級,以闡明他們需要做什麼和需要委派什麼。這樣,就不會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竹籃打水一場空。

問題的複雜性和重要性可以參考時間管理的四象限劃分方法。這次,橫座標是關鍵度,縱座標是解決度。解決棘手的關鍵任務通常需要領導親自處理,以騰出更多時間思考和掌握實際情況。但是由於困難,請切記不要陷入高價值問題的陷阱。

解決度高然而關鍵度低的任務,就放權吧。要讓下屬更快的成長,職場的成就感是任何獎勵都無法替代的。

最耗費我們時間和精力的事是解決度低而關鍵度高的事情。因爲這非常關鍵,所以許多管理人員花費大量時間和資源來處理這些問題。但是,正是由於解決度低,在此類事情上花費太長時間最容易導致不作爲。

例如,房地產銷售總監最擔心國家政策對房價的影響。的確,這是影響房價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但是由於解決度太低,每天盯着它看都是沒有用的。因此,無需在此類事情上投入太多時間。

管理人員需要做的是識別高價值的問題,這些問題是重要且可解決的問題。實際上,這類問題在職場中中所佔的比例非常低,不超過20%。

我建議你繼續工作,不斷髮現並處理高危問題,併爲這些問題分配時間和精力。這樣,團隊中管理人員的價值就可以最大化。

3.瞭解任務的邏輯

既然不是所有問題都需要解決,那麼下一個問題是:所有問題都存在嗎?

我可以肯定地告訴所有人:並非所有問題都是問題。隱藏偏差是管理者要想有效完成工作必須掌握的概念。

如果處於管理職位,那麼你每天都要進行很多人際交往。有人就有衝突。我相信許多領導都有這種經驗,專注於業務管理本身已經筋疲力盡,但是他們必須處理下級和上級之間的糾紛。

一個團隊擁有自己固定的文化氛圍和隱形制度。這不是一個能夠輕易改變的東西。 其背後的原因是這其中隱藏的對抗關係,即下屬對新領導人的懷疑和不信任。

這種不信任不一定是錯誤的,甚至可以保護團隊本身。因爲領導永遠不會100%正確。

這個問題的背後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解決問題本身是不夠的,注意問題背後的隱患纔是關鍵。

最後:

作爲領導,你應該勤于思考,並掌握上述思維方式。將識別問題,處理問題並找到問題背後的隱患放在首位。

不要急於處理事件,要花更多的時間弄清楚任務本身的定義。隨着時間推移,不斷反思,提高處理高價值問題的佔比。

如果你對職場提升感興趣,小編推薦你閱讀這一套職場精英叢書,幫助你在職場少走彎路。

如果你對這本書感興趣,點擊下面的小卡片購買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