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图为甜城湖。记者 黄正华 摄

绿色是保障内江永续发展的首要前提。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环境更优美,是甜城儿女共同的渴望。

担当政治责任,顺应人民期待,立足脚下热土。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锐意进取、迎难而上,书写实、进、试“三篇文章”,加快建设涵养山清水秀良好自然生态,以脚踏实地的作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以追赶奋进的姿态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以先行先试的勇气和胆识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内江经验”。

突出“实”字

脚踏实地战胜沉疴顽疾

从历史的天空俯瞰,内江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

内江是全国老工业城市,是全省唯一将沱江作为饮用水水源的城市。一度时期,内江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沉淀了不少欠账,人民群众十分关注、反映强烈。

直面问题,深刻反思,痛定思痛,内江脚踏实地战胜沉疴顽疾。

战沉疴,内江跟垃圾“较劲”,仅用3个月时间就解决困扰群众40多年的“牛棚子”片区环境问题,让“垃圾小镇”华丽转身——

曾被誉为“小香港”的“牛棚子”废旧物资回收交易市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经营品种多、数量大,加之无治污设施、区域内废旧物资乱堆乱放,造成安全隐患、晴天扬尘满天、雨天污水横流。

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东兴区累计取缔“牛棚子”片区废旧物资非法经营户308户,销售、消化、处置废旧物资32862吨,清运废旧物资垃圾8170吨,比区级计划提前80天、比上级督察组要求提前6个月全面完成整治,打赢了环保攻坚战,彻底斩断了片区环境污染源头,解决了困扰当地近40年的“老大难”问题。

战沉疴,内江仅用8个月时间,完成内江城区饮用水取水口上移工程和对口滩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工程,确保内江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安全——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位于东兴区繁华的兰桂大道附近的花园滩取水口,已不再适合“担任”饮用水水源工作。

2016年,市委、市政府决定重新选址取水点,将取水点上移近七公里的沱江对口滩。该工程克服过江铺设管道的难题,把沱江横腰“拦截”,再挖出一道深沟将3根直径为0.9米、长约350米的管道并行铺设进去。这段管道的铺设,为内江城区市民送来了日盼夜盼的“放心水”。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

在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中,内江突出“实”字,快速行动,变被动为主动。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累计整改突出环境问题2145个,平均每天整改1.82个,改出了“内江速度”“内江质量”。

内江还以“世代工程”为统揽,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工作,内江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市中区消除劣Ⅴ类水质水库12座;隆昌市解决古宇湖保护区内居民从事农业生产、农家乐违规经营等问题;资中县重拳整治重龙山——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问题,让旅游胜地美丽再现;威远县建成第二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有效解决城南片区生活污水直排威远河问题……

内江广大干部群众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在苦干实干中打一场主动仗、整体仗、翻身仗,办成了一批多年想办成而未能办成的事情、解决了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问题。123下一页全文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