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圖爲甜城湖。記者 黃正華 攝

綠色是保障內江永續發展的首要前提。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環境更優美,是甜城兒女共同的渴望。

擔當政治責任,順應人民期待,立足腳下熱土。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銳意進取、迎難而上,書寫實、進、試“三篇文章”,加快建設涵養山清水秀良好自然生態,以腳踏實地的作風解決人民羣衆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以追趕奮進的姿態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不斷取得新突破,以先行先試的勇氣和膽識創造可複製可推廣的“內江經驗”。

突出“實”字

腳踏實地戰勝沉痾頑疾

從歷史的天空俯瞰,內江生態文明建設正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

內江是全國老工業城市,是全省唯一將沱江作爲飲用水水源的城市。一度時期,內江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沉澱了不少欠賬,人民羣衆十分關注、反映強烈。

直面問題,深刻反思,痛定思痛,內江腳踏實地戰勝沉痾頑疾。

戰沉痾,內江跟垃圾“較勁”,僅用3個月時間就解決困擾羣衆40多年的“牛棚子”片區環境問題,讓“垃圾小鎮”華麗轉身——

曾被譽爲“小香港”的“牛棚子”廢舊物資回收交易市場,形成於20世紀80年代,由於經營品種多、數量大,加之無治污設施、區域內廢舊物資亂堆亂放,造成安全隱患、晴天揚塵滿天、雨天污水橫流。

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東興區累計取締“牛棚子”片區廢舊物資非法經營戶308戶,銷售、消化、處置廢舊物資32862噸,清運廢舊物資垃圾8170噸,比區級計劃提前80天、比上級督察組要求提前6個月全面完成整治,打贏了環保攻堅戰,徹底斬斷了片區環境污染源頭,解決了困擾當地近40年的“老大難”問題。

戰沉痾,內江僅用8個月時間,完成內江城區飲用水取水口上移工程和對口灘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工程,確保內江城區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安全——

隨着城市的快速發展,位於東興區繁華的蘭桂大道附近的花園灘取水口,已不再適合“擔任”飲用水水源工作。

2016年,市委、市政府決定重新選址取水點,將取水點上移近七公里的沱江對口灘。該工程克服過江鋪設管道的難題,把沱江橫腰“攔截”,再挖出一道深溝將3根直徑爲0.9米、長約350米的管道並行鋪設進去。這段管道的鋪設,爲內江城區市民送來了日盼夜盼的“放心水”。

事非經過不知難,成如容易卻艱辛。

在突出環境問題整改中,內江突出“實”字,快速行動,變被動爲主動。市第七次黨代會以來,累計整改突出環境問題2145個,平均每天整改1.82個,改出了“內江速度”“內江質量”。

內江還以“世代工程”爲統攬,開展了一系列具有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的工作,內江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

市中區消除劣Ⅴ類水質水庫12座;隆昌市解決古宇湖保護區內居民從事農業生產、農家樂違規經營等問題;資中縣重拳整治重龍山——白雲山風景名勝區生態環境問題,讓旅遊勝地美麗再現;威遠縣建成第二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工程,有效解決城南片區生活污水直排威遠河問題……

內江廣大幹部羣衆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在苦幹實幹中打一場主動仗、整體仗、翻身仗,辦成了一批多年想辦成而未能辦成的事情、解決了一批長期想解決而未能解決的問題。123下一頁全文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