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0四川省第九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在達州市圓滿落幕。全省100餘所高校的1121個節目和作品參加了本屆展演。西華師範大學、川北醫學院、南充職業技術學院分別選送了《河》《12病區》《釣翁》等作品參與角逐,斬獲一等獎16個,二等獎16個,三等獎8個。

深度打磨 《河》傳遞生生不息的魅力

西華師範大學創編的舞蹈作品《河》獲得了本屆大學生藝術展演舞蹈類乙組一等獎。《河》的編導、西華師範大學音樂學院舞蹈專業專任老師陳楚文告訴記者,該作品通過當代舞的創作語彙和表達方式,來表現河流的發源、匯入、奔流、激盪和緩流,同時通過對河的形態表達也傳遞出生命之河的生生不息,心中之河的波瀾浩蕩。整個作品音樂圍繞《我的祖國》爲中心進行鋪展,在保留中國傳統元素的同時,更具有當代性與主題性。

“我和任離湮老師一起,從河的外在形態與內心的波瀾澎湃出發,動作語彙的創編和空間畫面的調度,都做了大膽的嘗試和突破。”陳楚文說,以精美舞蹈與優美音樂結合的《河》,並不是首次亮相省級舞臺。

去年,《河》參加了四川省教育廳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暨大學生專場藝術展演。此次爲了參加2020四川省第九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該作品的主創人員對節目進行了二次打磨,今年9月便開始了節目排練。“這個作品有24位同學參演,同學們白天都要學習專業課,所以排練時間大都選在中午和晚上,對精力和體力都是極大的考驗。”一部成功作品的背後,離不開演出人員的付出,陳楚文告訴記者,爲了精益求精,往往一個動作,一個隊形,演出人員都要進行幾十次甚至幾百次地練習。

“這次我們參加的是舞蹈類乙組(專業組)的展評,該組別參賽院校都是省內舞蹈類專業院校,可以說是四川省舞蹈高等教育最高水平的角逐。”談到此次獲獎,陳楚文告訴記者,該組別共有32個院校的原創作品參與展評,能夠獲獎是對《河》的一種肯定也是一種激勵,將以此爲起點,不斷進步,創作出更多優秀作品。

據瞭解,此前,舞蹈作品《河》還獲得了第四屆四川省青年舞蹈展演優秀作品獎。

挑戰難度 18歲女生演70歲老人

“你的親人在其他病區情況穩定,請你不要擔心……”身着厚重的白色防護服、戴着護目鏡與醫用外科口罩,儘管觀衆們看不清那防護服背後的臉,卻依舊被演員們樸實又真摯的表演打動,不禁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這一部讓人看完潸然淚下的作品便是本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戲劇類甲組一等獎作品———川北醫學院選送的《12病區》。“這次獲獎真的不容易啊!”回憶起節目從創作到獲獎的點點滴滴,《12病區》的編劇、導演王圳瑛感慨地說。

王圳瑛介紹,《12病區》劇本選取了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今年首批赴武漢支援的醫療隊伍的真實故事,並在其基礎上進行了相對的藝術加工。該節目主要講述了一對70歲的老夫妻分別在不同的病區接受治療,老爺爺因病重去世,醫生想瞞住但依然被老太太發現。老太太悲痛欲絕,失去了生存意志,醫生安撫鼓勵其繼續治療,要堅強地活下去的故事。

“出演這個節目女主角的演員才18歲,要演一位70歲失去老伴兒的老人難度很大。”王圳瑛告訴記者,和情景劇相比,小品的類型更加考驗演員的能力,而《12病區》的演出人員是川北醫學院的新生,表演時又必須穿防護服戴口罩,在臺詞和表情的傳達上更考驗演員的能力,加大了節目的表演難度。王圳瑛說,“每位演員都用心投入到節目表演中,從生硬的模仿到真情實感的演繹,切實體會到了醫者的不易。”

據瞭解,該節目已選送教育部參加全國第六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得知這一消息後,王圳瑛激動地告訴記者,接下來將與該節目的主創人員一起對節目內容進行再打磨,力求以最好的表現形式在全國舞臺上展示出南充駐市高校學子的風采。

除了《河》《12病區》斬獲一等獎外,西華師範大學選送的舞蹈類作品《似水流年》、朗誦節目《沉醉,那一卷大唐風雅》、書法篆刻作品《書摘九篇自勉》、南充職業技術學院選送的舞蹈類作品《釣翁》等16個節目和作品也斬獲了本屆大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西華師範大學微電影作品《鄉音·傳承》、川北醫學院選送的戲劇作品《生命的感動》、南充職業技術學院選送的繪畫作品《英雄》等16個節目和作品獲二等獎;西華師範大學選送的戲劇節目《聆聽秋雨輕輕下》、南充職業技術學院聲樂作品《送蠐蟆》等8個節目和作品獲三等獎。(南充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