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虽然曹操和董卓看似做法相似,而且他们最终所挟天子都是汉献帝,实则形似而神不似。除了他们二人在性格上的各种不同因素所导致的结果外,其中最大的一个区别点关键在于他们二人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做事方式上大有不同。

曹操与汉献帝:先“施恩天子”收获民心支持 而后“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虽然说最终的方式也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曹操的做法却是先施恩于天子获得民心,而后才逐步实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何况,曹操虽有篡位之心,但最终却未做出篡位之实。

曹操对汉献帝的态度是,先救了汉献帝,而后依然扶持汉献帝继续做皇帝。而后,曹操做事的特点是,虽然将汉献帝留在身边,名为保护王驾,但是他常常在做事的时候自做主张,根本不用请示汉献帝的意见。

这对外造成的误解是,曹操一直是在给汉献帝办事,因此对于曹操曹丞相下令传达的事情,下面众人基本异议不大。因为他们会觉得曹操的意思也是汉献帝的意思。只是觉得曹操过于强势,但护主忠心可嘉,大家自然也没有觉得和有必要集中起来联手反抗曹操。反而令人觉得汉献帝无能,整日是在靠着曹操过活。

在历史上,曾经还上演过这么一出。这件事发生在孙权向曹操称臣之后,孙权曾经劝说曹操可取代汉朝自立大魏皇帝,而曹操居然将孙权给自己写的书信展示群臣,然后说:“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耶!”。这时候,曹操手下的臣子们也借此机会向曹操同样劝进。但是,此时的曹操依然表示出不愿废汉献帝而自立的情节。他居然说出了这么一句:

“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其实意思已是十分明了,此说法即表了自己对汉室的忠心,但也不绝对否定自己就一定不会取而代之,只要汉室不对他做出过分的事的话。

此举足见曹操有着过人智慧的高明之处。既能洞察天下人心,还能给自己留足十分后路。两头都落好,两头都不得罪,但都没有人能将他奈何,而且实际生杀大权一人独揽。

董卓与汉献帝:先“戮旧帝”后“挟新帝” 倒行逆施人神共愤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董卓是如何处理“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件事的。

话说董卓进京以后的做法是只逞武力而不用智慧,他在京城做下那些烧杀劫掠的事情暂且不说,仅在对处理皇帝的态度上,顷刻间就引起朝野上下,人神共愤,最后群起而欲剿灭之。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驾崩,太子刘辩登基。董卓的进京原本是大将军何进私下请来帮助诛灭“宦官集团”专权的十常侍的。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董卓刚入京非但没有履行护驾的义务,反而在执掌朝政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将汉少帝废为弘农王,而后改立其弟陈留王为汉献帝,而后又派人将弘农王母子毒害。之后,董卓自称为太师,“挟天子以令诸侯”专权摄政。

而此时,董卓看似和曹操一样,最终的目的都是达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董卓洙杀旧帝的暴行令朝野上下人神愤慨,人人皆欲将其除之而后快。毕竟,这时候,忠于汉室的肱骨之臣还有大把,董卓这么做显然是将自己陷入众矢之地。

当然,这时候的曹操也是因此离董卓而去,最后逃到陈留:

“散家财,合义兵”,且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

最后,董卓遭司徒王允以义女貂蝉为诱饵巧设“反间计”,挑拨董卓与义子吕布之间的关系,而令吕布杀死董卓。

后于初平三年(192年),骄横不可一世的董卓终为吕布所斩杀。

曹操与董卓:技出同源果不同 最大悬殊在“善用其心”

在“挟天子以令诸侯”上,董卓看起来似乎也是和曹操做了同样的事,而且挟持的皇帝都是汉献帝,但结局曹操成功董卓失败,却是在所难免,原因在于,因为曹操“挟天子”先施恩后挟,先得人心后顺理成章令成其所愿,而董卓则倒行逆施,先戮旧主后挟新主,大逆不道大失人心迫其所愿,自然难以满愿,最终终被众人所设“美人计”而剿灭。

结语:

曹操与董卓,从他们二人对待汉献帝的方式来看,两人都堪称“奸党”,表面都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曹操却可以成为“一代奸雄”,董卓充其量只能称为“乱党专政”,这样的历史刻画,严格与他们二人个人智慧是分不开的,曹操善察人心善于谋略,而董卓只盲从武力,一个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军事家,一个是历史上出了名的莽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