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伴隨着激昂的歌聲,荊軻踏上了刺殺秦王嬴政的道路,這個計謀之所以會成功實施,離不開這兩件東西,一件是燕國的封地地圖,而另一件便是樊於期的項上人頭。樊於期叛亂從秦國逃到了燕國被燕太子丹收留,而此次得知太子丹的真實意圖之後,樊於期也是心甘情願的放棄了自己的生命。

一個秦國將軍,一個燕國太子,看起來兩個毫無關係的人,卻能爲了對方目標順利實施而犧牲自己的生命,這兩個人之間的交情定然非同一般。在最後一次五國合縱滅秦期間,五國又敗了,燕太子丹不得已率領着殘部逃命,而此時的樊於期正是追擊燕太子的秦國將軍。太子丹不敵秦軍被包圍了起來,他無奈求饒,卻沒有想到樊於期竟然答應放了自己,並贈予了一匹好馬,這個恩情足以讓他記一輩子。

燕太子丹的身份非常特殊,自然不同於一般的戰場將軍,如果這時秦軍可以將他抓住,肯定會讓燕國感到手忙腳亂。而樊於期僅僅是一個秦國的將軍,在戰場上放走這樣一個重要的敵軍將領,難免會將自己推上風口浪尖,可是樊於期爲什麼要選擇這樣做呢?

樊於期之所以會選擇這樣做,也是出於自己的私心,爲自己日後做打算。他知道秦王嬴政和燕太子丹曾經一起在趙國當質子,兩個人之間的關係也是比較好的,就算此時放走了太子丹,自己回去也不會受到太大的懲罰。此次合縱戰爭已經取得了勝利,放不放走太子丹已經顯得無關緊要,並且燕太子丹說道如果放了自己,以後肯定會報答這份恩情。太子丹畢竟是燕國的太子,抓他回去對自己沒有一點好處,相反如果放走了他,說不定以後會有用到的地方,正是想到了這些原因,樊於期才做出了這個大膽的決定。

我們都知道樊於期能在秦王嬴政身邊擔任護衛一職,還是離不開丞相呂不韋的舉薦,他原先是跟隨着呂不韋的,雖然在大王身邊生活了這麼長時間,但是歸根結底還是呂不韋的人,起到一種監視嬴政的作用。嬴政馬上就要加冠執掌朝政了,可是呂不韋明顯不想輕易的交出自己的權利,這兩個人之間遲早都會有一場爭鬥。

而樊於期處於這兩個人之間,身份極其的尷尬,自己本身又不是秦國人,所以很容易在這場風波之中受到波及。在電視劇《大秦賦》中,嬴政準備派樊於期去幫助成蛟公子攻打韓國,呂不韋認爲不妥,從這一點上我們就可以看出樊於期的尷尬處境。

樊於期是一個一心想在沙場建功的將軍,但是在秦國呆了這麼長時間,也沒有如願,只參加了合縱一次戰鬥。秦國朝堂局勢的變化,再加上自己內心的鬱郁不得志,此時的樊於期逐漸開始打算謀劃自己的後路,而放走燕太子丹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機會,電視劇中這個情節也是爲以後荊軻刺秦在做鋪墊吧,對此大家都是什麼樣的想法呢?歡迎在評論區中留言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