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而造極於趙宋之世。”——史學家陳寅恪

公元960年,北宋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一個出身士卒的將領,被手下士兵擁護爲皇帝,這其實在五代十國末期是家常便飯,五代最後一個朝代的建立者後周高祖郭進也便是黃袍加身,所以,在混蕩的年代裏,王位成了所有權貴們的夢想,世襲罔替的宗法概念早已崩塌。到了他義子後周世宗柴榮當朝時,雖有一統中原之志,但卻橫徵暴斂,最終被北宋竊取王位。

在唐朝,有大唐貞觀盛世,開元盛世。所以,在皇城面積佈局上,唐朝皇帝頗爲重視,在皇城規劃上,要體現至高無上,四方爲主的天子氣派。作爲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朝代,皇家建築的第一要求便是大,並且種類齊全,不僅要有皇帝日常起居宮,還要有臨朝聽政,養居宮等,所以,唐朝宮殿頗爲複雜,在世界第一都市長安城裏,爲了規劃這一建築,必須建在遠離中央市區,又能輻射整個長安城的地方,這便是莊嚴的唐朝皇家建築大明宮。

在明清,建都均在北京城。明朝永樂帝遷都前,欲開闢一番盛世,以及“天子守國門,君王守社稷”的恆心,便開始着手籌建北京城,並且規模要齊全與大,目的是向北方蒙古部落展示新生王朝的強大國力。紫禁城的建立,象徵着中國皇權建築建設達到鼎峯。莊嚴的紫禁城巍峨矗立,代表了明清帝國的強盛,這與明朝永樂盛世,仁宣之治以及清朝康乾盛世是相符合的。

那麼,最富庶的朝代宋朝,卻爲何沒有一座像樣的都城?雖然汴梁也曾作爲北宋的政治經濟中心也曾輝煌一時,爲何卻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一、歷史原因錯綜複雜,宋朝無心打造更大規模的皇城

在唐朝,長安的興盛是建立在貞觀盛世的基礎上,也是建立在隋朝滅亡的基礎上,唐朝繼承了隋朝的遺產,將長安城擴大,目的也是爲了宣傳大唐的國威。當時,北方的突厥連年南下,爲了拱衛北方,唐太宗也與突厥大戰塞北,爲了徹底使突厥臣服於大唐,宮殿建設的龐大威嚴也是對北方突厥震懾的一個因素,讓其在心理上也有臣服的意願。

大唐盛世時,無論是大明宮還是長安城,大唐的一派景象也讓世界各國相信這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大明宮也是大唐曾輝煌一時的見證,是盛世的遺產。

在明清朝,紫禁城的作用也在於此。明朝爲了防犯北方北元勢力的南侵,以及後來瓦剌,韃靼諸部勢力的侵擾,明朝將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目的是爲了將北方作爲軍事防禦的重鎮,將明軍主力能更快的與敵軍勢力接觸,另外,考慮到南方日後也可以用來作爲戰略大後方使用,所以建立北都成爲最有利的選擇目的。

紫禁城威嚴雄立,氣勢龐大,也有利於防禦,大城防禦,易守難攻,這也是宮殿建的威嚴復雜的因素。當年明英宗朱祁鎮遠征瓦剌,最後導致被俘虜。瓦剌大軍圍攻北京城,也正是由於北京城的地理因素與建築特點,這才讓北京城沒有被瓦剌攻陷。

清朝有北方噶爾丹的時常南下,紫禁城成爲清軍可以調兵遣將的補給站,待康熙帝三徵葛爾丹後,葛爾丹的勢力劃入大清的版圖,北京城的位置也就偏向適中的位置,也成爲了滿人北控蒙古,南控漢人的中樞,紫禁城更是王權實力最有利的展示。

在宋朝,北靠契丹,就是後來建成的遼國。宋太宗趙光義北伐契丹時,被大敗而歸,從此,宋朝的國形從進攻變爲防守,從而注重發展文學,使其經濟的繁榮。北宋都城汴梁,也稱東京城,靠近黃河,這也限制了首都的範圍大小,由於水患屢屢發生,所以,汴梁建太大也就沒有了意義。

北宋不同於唐明清,唐明清有長城防禦,北宋的北方防禦燕雲十六州在契丹手裏,而惟一的屏障也就是黃河,等於說,北宋的北方是一馬平川,契丹的隨時南下成爲了北宋的直接威脅,另外,東京靠近北境,時受契丹的威脅。

五代十國時,開封被四代君主建設,但也曾被攻陷過,而北宋統一全國,有戰略縱深,所以,開封城的規模大小也就無所謂。北宋是文人治天下,文人注重發展的是民生與經濟,消耗國庫擴建國都,有點浪費人力與財力,所以也就不了了之。二、商業佈局因素,影響都城規模大小的重要因素

在唐朝,由於開放程度高,各個國家的商人非常多,所以,長安城必須有容納商人的商業區。另外,唐朝商業的特點有早幹晚休的特點,特別是“安史之亂”後,所以,商業的佈局特點都是規整布建的,商販區、學堂區以及住宿區都是有標準的,對商業區的劃分也是很仔細的,這也是歷代君王所重視的。

曾經漢高祖當朝時,對長安城的佈置就是考慮這樣一個因素,所以,長安城的擴建很方便,只需用在原有的規整佈局上繼續擴大。明清紫禁城的建築特點也一樣,商業區也是特別的規整,劃分詳細,這也是方便管理收稅的一個因素。

在宋朝,由於汴梁的大小已經確定,商業區錯綜複雜,商人大大小小的佔地,只要有地方,就有商人,所以,汴梁再想重新建設規劃已經沒有可能。

另外,考慮到當時那個環境,五代十國哪一個都不太穩定,如果把這些商人逼急了,很有可能重新另立新君。考慮到擴建所需大量資金,商業已經很發達,如果打亂重新佈局,勢必有些釘子戶不願挪動。既然商業能爲朝廷國庫帶來利潤,也就沒有必要大張旗鼓的修建。

北宋文人治國,重文輕武,都是百姓出身,他們都重視以民爲本,而且皇帝也勤儉,所以,皇城的擴建也就沒有了必要。我們從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可以看出北宋都城汴梁經濟的繁榮,通宵達旦,所以北宋的經濟總量也是非常之高的。

結語

通過歷史,我們發現,唐朝的大明宮與明清的紫禁城比宋朝的皇家建築都更威嚴豪氣。無論從軍事實力還是國土面積,宋朝都是最弱小的,但是,宋朝的經濟確實最繁榮的,這與宋朝的商業是分不開的。

唐明清重視城市規劃與皇家建築,對商業收取高額的稅收費用,另外,對範圍的限制也不利於商業的發展。而宋朝對具體的商業沒有限制,這可以讓商販的交易市場自由,這也是宋朝富庶的因素。

由於宋朝重文輕武的國策,皇家建築規模並不是很大,這對防禦北方契丹的入侵,是極爲不利的,另外,黃河水患對汴梁的威害也不小。靖康之難後,北宋滅亡,正是由於汴梁的建築因素,讓契丹攻破了皇城。之後南宋遷都臨安,其建立的皇城規模也不大,在當時,和談自保是君王的基本國策,所以,總體上,宋朝的皇城建築不大就是出於這些方面的原因。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