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阶段,威海面临着怎样的机遇?面向“十四五”,威海该如何开辟新局?把握大势,如何将优势转化为先机?

即将踏上“十四五”的新征程,威海责任重大,担当有为。

新发展阶段的威海机遇

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向“十四五”,威海面临的发展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种机遇相互叠加,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

这个机遇,来自国家、省赋予威海的一系列战略和大势。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经略海洋、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国家、省重大战略部署,以及一系列改革试点任务正在加快推进,威海该如何把握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拿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来说,这就是国家赋予我们的重大机遇,‘十四五’我们要全面深化试点任务,既要扩大信息技术、金融、保险、研发设计、文化、知识产权等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规模,也要继续增强交通运输、旅行、建筑等传统优势产业服务出口能力;既要引导和支持企业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也要发挥好威海服务贸易综合服务平台的专业功能,为服务贸易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威海市商务局副局长李洪伟说。

胶东经济圈之于山东,意义重大;胶东经济圈一体化之于威海,更是融入大局,共享开放的窗口。威海市新旧动能办副主任于习文说:“把握胶东经济圈一体化的机遇,我们要突出自身产业现代化、城市国际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绿色化、治理现代化的优势,重点推进圈内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互补协作和创新资源共享,加快威海海洋产业优势与青岛市海洋科技优势结合,打造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同时,抢抓RCEP战略机遇,深化招商引资、跨境电商以及经贸技术等各领域的深度合作,并在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信用体系建设等多领域、多层次实现互联互通。”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威海在“双循环”战略中的机遇空间广阔。

山东港口威海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连伟亮认为,在“双循环”战略中,应该把现有优势充分转化为具体实事儿:“未来,我们将海向开航线、扩仓容、拓中转,陆向开班列、建陆港、拓货源,加密对韩客滚航线、青威快线,环渤海内贸中转航线,增开日本和东南亚航线,打造近洋贸易桥头堡。积极推进‘四港联动’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提升中韩跨境多式联运服务能力,打造一批优质港产城融合项目。”

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在外部环境变化加快、政策调整频率提速的情况下,怎么变中求机、化危为机?关键就看谁能在困局中看到未来,谁肯率先改变自己适应未来,谁有能力、有准备引领未来。

当前,威海正在加快构筑“四新”经济高地,突出工业互联网,做强优势产业集群。随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调整,工业互联网升级扩面的时间被大幅提前,“十四五”正是利用工业互联网改造提升威海制造业的最好时机。

“如何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先人一步、领先一招?我们要着力做好信息化赋能产业发展这篇大文章,在生产方式智能化变革、工业互联网推广、新业态新模式培育上抢占先机。”威海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四级调研员徐连敏说,未来争取利用3年左右时间,打造100家以上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推动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决策换脑,加快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充分发挥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战略支点作用,推动优势龙头企业加快建设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行业资源,抢占发展高地。支持骨干重点企业建设企业级平台,推动小微企业信息化普及,引导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协同制造、服务型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拓展制造业发展新空间。”

国家在构建发展新发展格局中,把战略基点放在内需上。如何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我们扩大内需的重点是什么?

威海市商务局流通业发展科科长孙华军说:“我们将牢牢把握‘创新’‘绿色’‘升级’三个关键词,积极培育5G时代消费热点,鼓励生鲜配送、无人零售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打造线上线下业态融合体验模式。加快发展绿色商超、绿色电商等流通主体,全面推进消费升级,加快打造夜间经济集聚区,组织各类夜间特色消费活动,充分释放新一代消费热力潜力活力。”

更高水平开放中的威海担当

面向下一个五年和更长一段时期,摸清自身“家底”,找准比较优势,把手中的“王牌”好好组合起来,才能打出一手好牌,把握新阶段,融入新格局。那么,面对新的竞争态势,在日益激烈的区域发展竞争中,威海有哪些比较优势,怎么打好优势牌?在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中,如何放大对韩合作优势?

荣成靠渔业“发家”,海洋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0%以上,荣成市委书记包希安说,后续工作中,荣成市将对海工装备等进行深入探讨,提高海洋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比重。在大力发展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等优势产业基础上,向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新医药与医疗器械、时尚和休闲旅游、医养健康等产业同步发力。

着眼高质量发展,荣成市也有了工作打算。通过重点实施一些体量大、质量高,以及有高新技术、有技改投入的项目,向产业现代化迈进。同时,还要重点对接国企央企,招引新经济、新业态,通过“高层对接+推介会宣传”的形式,计划举办10次以上市级层面专题活动。通过本土企业转型升级和新兴项目引进“双向”发力,实现产业发展“质”的提升和“量”的扩张。

综合保税区有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优势,综合保税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徐东明说,要重点在东联西通上做文章,利用发展国际商品转口集散贸易,建设“四港联动物流园”,畅通“四港联动”+“综保区”+“一带一路”的物流大通路,打造成为东联西通的枢纽节点。依托省内首个全模式跨境电商创新产业园,全力以赴抓招商引平台,建设省内唯一、全国领先的9610、1210、9710、9810、转口等全模式跨境电商聚集区,加快建成联动日韩、辐射全国的国际商品集散交易中心。

“深耕日韩”导向下,综保区还要加快在特色产业培育上求突破,以贸易流的优势追溯国际资金流、信息流,培育壮大以电子信息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引进发展保税研发、检测维修、融资租赁,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业和贸易链上的服务业。

各区域将自身比较优势极力放大的同时,我市也在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中,通过选好主攻方向、利用好试点建设,放大对韩合作优势。

经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吕晓东说,要聚力突破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产业园,持续提升韩乐坊特色街区品牌,加快打造中日韩跨境电商聚集区和国际物流中转枢纽,加快打造全市对外开放新高地和面向日韩开放的桥头堡。“我们将把智能制造、航运物流、数字经济、创新经济等产业作为主攻方向,紧盯产业生态来布局,吸引带动高端优质项目和各类要素资源向园区加速集聚,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威海与韩国,隔海相望。如何把天然的地缘优势,转化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威海市商务局局长乔军认为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第一方面,要把东西双向互济的中韩之间黄金大通道继续建设好,第二方面,要建好中韩交流的特别是产业合作方面的园区载体,第三个方面,要双方加强全方位的人文交流。(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孙世超 杨彩明/文 资料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