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過年蒸饅頭,母親總會順便蒸上幾個“最原始”的甜點:糖三角,這種甜點不知道爲什麼,家家戶戶做出來必須是比較難包的三角形,餡料也是出奇的一致,大都是白糖、紅糖,條件好的人家還會加上些芝麻,看似平凡的食材卻做出了兒時令人難以忘懷的味道。剛出鍋的糖三角味道最好,胖嘟嘟、軟乎乎的還冒着熱氣,捧在手裏輕輕地咬開一個“角”,糖汁就滋滋地冒了出來,稍有不慎還會燙着自己。這是孩子們的最愛,小時候沒少“偷喫”,因爲當家長的從來不讓孩子多喫,一是怕喫多了長蛀牙,二是包得不多,客人來了還得招待用。

好喫的糖角包需要做到宣軟香甜又不露餡,這就需要一些小技巧。首先就是發麪,只有麪皮發的好,蒸出來的糖角包才足夠宣軟,其次是讓糖角包“不露餡兒”,在製作餡料時還要有一些小竅門,纔能有效地防止糖角包溢出糖液,糖三角的做法分享給大家。

糖三角

所需食材:麪粉半碗、酵母粉半勺、白糖半勺、紅糖小半碗、白芝麻1勺。

第一步:糖三角好喫與否,除了餡料之外,麪皮也至關重要,酵母粉中加入半勺白糖,用溫水化開後加入麪粉中,攪拌成絮狀,揉成麪糰,蓋上蓋子發酵1個小時左右,麪糰發酵原來的兩倍大,並呈蜂窩狀,這樣做出來的糖三角更宣軟香甜。

發麪小竅門:冬季溫度比較低,面不容易發起來,在麪糰和好後,蒸鍋中加入適量的水,開大火煮四五分鐘,不需要完全將水燒開,水的溫度在45度左右就可以關火了,將盛有面團的面盆放入蒸鍋中,面盆蓋上蓋子,再蓋上蒸鍋的蓋子,大概發酵一個小時就好了。

第二步:製作餡料,紅糖中加入適量的麪粉和白芝麻,攪拌均勻,使食材充分混合。

小貼士:這裏餡料中的紅糖與麪粉用了兩種不同的比例,一種是紅糖與麪粉的比例爲2:1,這樣蒸出來的糖三角的餡比較沙軟,另一種爲紅糖和麪粉的比例爲4:1,這樣蒸好的糖三角的餡料呈流心狀。

第三步:麪糰發酵好,揉幾分鐘排氣後,將麪糰搓成長條狀,切成大小均勻的面劑子。

第四步:面劑子擀成圓餅狀,將三邊折起來呈一個三角形後翻面,中間放一勺餡料。

第五步:將三個角折起來,形成一個小塔狀,用筷子將三邊用力夾緊,以免在蒸的過程中漏糖。

第六步:全部包好後,放入蒸鍋中蓋上鍋蓋,再次醒發15分鐘左右,開大火上汽後蒸20分鐘即可。

小貼士:蒸好後不要立刻打開蓋子,要燜10分鐘,使蒸鍋內的溫度慢慢降下來,較小與室內的溫度差,糖角包不容易回縮。

——老井說——

1、做糖三角面不能過軟,否則做出來的糖角包會“塌”,影響外觀。

2、做糖三角的關鍵是糖汁不外漏,在包的時候可以在邊緣處沾上水,這樣捏得比較緊實不會開、不會漏。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喜歡專注喫喝玩樂市井小事,每日更新菜譜和美食趣聞,關注我,享受美食不迷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