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原標題:健康碼將逐步融合就診結算等功能

一碼“走天下”終於要實現了。12月10日,國家衛健委發佈《關於深入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五個一”服務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指出,推進“一碼通”融合服務,破除多碼並存互不通用的信息壁壘。

《通知》要求,各地要依託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落實健康碼信息互認機制和規則,明確跨地區流動人員健康碼信息在各地區可信可用,切實方便人員出行和跨省流動,實現防疫健康碼統一政策、統一標準、全國互認、一碼通行。

實際上,爲了方便出行,提高復工復產和流動人員管理的效率,早在今年3月中旬,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就印發了《關於依託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加快推進“健康通行碼”跨地區互通互認的通知》,並且在3月底再次印發《關於加強健康通行碼“一碼通行”宣傳推廣相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儘快實現全國範圍內健康碼的一碼通行。

儘管國家層面多次出臺政策推動健康碼全國通行,但在具體落實上卻與期望仍有較大差距。在此背景下,本次《通知》進一步要求,增加健康碼的就診功能。《通知》提出,各地要按照國家制定發佈的統一技術標準規範,加快推進居民電子健康碼規範應用,重點解決醫療健康服務“一院一卡、互不通用”問題。具體來看,推動居民電子健康碼替代醫療衛生機構就診卡,以身份證號碼爲主索引,其他證件號碼爲補充,逐步實現衛生健康行業內一碼通用。一碼通用的重點領域關注診療服務、公共衛生服務、慢病管理、在線信息查詢、健康教育、血液管理等。

除了就診,健康碼還將增加結算功能。《通知》要求,推動居民電子健康碼與金融支付碼、市民卡等“多碼融合”應用,在不同部門“卡”“碼”可切換的基礎上。同時,通過“多碼融合”的追溯管理,在“三醫聯動”中逐步實現醫療就診記錄、費用清單、電子處方、電子病歷、醫療費用結算記錄等有效監管,並實現居民電子健康檔案與電子病歷的有效融合應用。

智能設備不“適老”,而導致老年人生活出現困難的現象也頻出。對此,《通知》指出,對老年人、兒童等羣體,要合理保留線下人工服務,切實解決智能技術障礙。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應當在入口處增設無健康碼綠色通道,配備人員幫助查詢防疫健康碼、協助手工填寫完成流行病學史調查,縮短等候時間,爲老年人等羣體提供更加細緻適宜的服務。

值得關注的是,《通知》要求在低風險地區,除特殊場所和特殊人員外,一般不應查驗健康碼。對於老年人等不使用、不會操作智能手機的羣體,可採取識讀身份證、出示紙質證明、親友代辦或一人綁定多人防疫健康碼等替代措施。加強防疫健康碼數據規範使用,強化數據安全管理,切實保護個人隱私。

醫藥戰略諮詢專家趙衡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健康碼對於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確實有明顯的減緩作用,但與此同時,也造成了許多老年人生活的不方便。技術背後,亦有溫情,爲老年人在智能設備充斥的情況下開設綠色通道,也是完善健康碼的一個重要方面。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常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