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塊三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曾經是那般偏遠、落寞而貧瘠。

地處湘、粵、桂三省區交界處的湖南省永州市江華瑤族自治縣,乃瀟湘源頭,境內爲五嶺山脈萌渚嶺山系所盤亙,是全國13個瑤族自治縣中瑤族人口最多的縣,被譽爲“神州瑤都”;也曾是集“老、少、邊、窮、庫”於一體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貧困發生率24.1%,脫貧攻堅任務繁重且艱鉅。

近八年來,縣委縣政府帶領江華人民在重重瑤山、座座瑤寨奮力書寫精準扶貧的時代答卷,去年4月該縣正式脫貧摘帽,112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行列,截至今年9月減少貧困人口111347人,剩餘貧困人口1743人也都達到了脫貧標準,年底前將實現全員脫貧。

江華縣城。李忠林攝

高質量脫貧、把貧困縣帽子摘掉後怎麼幹?江華仍然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爲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持續加大產業就業幫扶力度,加力推進“扶貧車間”建設,其中電機產業推進農村勞動力穩定就業,成爲南嶺山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母親式”招商,形成一個規模空前的電機產業鏈

江華的資源環境、發展基礎並不突出,但在承接產業轉移的過程中,卻以無微不至的“母親式”服務贏得企業的讚譽,其中有不少電機行業小馬達製造企業前來落戶,形成一個規模空前的電機產業鏈。

威斯特是江華引進的第一家機電公司,2016年8月簽約,2017年1月正式投產。僅僅兩年時間,威斯特的年產值就從原來的2000萬元增加到5000萬元。隨着威斯特的發展壯大,其上游和下游相關配套企業也慕名來到江華投資建廠,形成集羣優勢,縮短了產業鏈條。該公司負責人柳偉介紹:“我們來江華投資設廠時,從用地、廠房、用工、道路、水電等方面,縣裏給我們大力支持,甚至在我們考慮較少的方面也做了周密安排。三年間,我們的年產值從2000萬元增長到5000萬元。很多同行看到我們業績增長這麼快,又聽到我們在江華的政策待遇,都很積極跟來投資設廠,豐輝就是其中一家。”

豐輝電機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樹輝表示,起初他是抱着試試看的心態來江華的。過來後,江華高新區不僅提供了過渡廠房和各種手續辦證服務,還通過各種途徑爲企業招聘員工,使他堅定了在江華髮展壯大的決心。2019年10月,豐輝電機總投資1.95億的新廠房建成開業,佔地面積達到10萬平方米,提供就業崗位600個。今年以來,雖有疫情影響,豐輝電機的訂單卻激增,且公司的二期擴產計劃提前實施。疫情期間,江華組織送工到車間,啓動稅收減免、社保免繳等政策,協調銀企對接,有效解決了公司用工和融資難題。

江華豐輝電機有限公司。企業供圖

多位企業家談到,永州市委常委、江華縣委書記羅建華和江華縣委副書記、縣長龍飛鳳等多次上門調研、走訪,但從未喫過一頓飯、拿過一包煙。

面對電機產業規模迅速壯大的形勢,江華順勢而爲,及時提出了打造“馬達之城,小家電之鄉”的產業發展定位,通過以商招商、精準招商、產業鏈招商等方式,用好用活抱團入江相關政策,以電機電器爲主的先進裝備製造項目呈現“抱團式落地、聯盟式入駐、鏈條式發展”態勢,又陸續引進了龍德晟、長錦成等41家電機和小家電公司,其中規模企業19家,並形成了長錦成電器產業園、龍德晟機電產業園和瓏寶電機產業園等三個電機產業特色園中園,實現了小馬達產業鏈在後疫情時代逆勢上揚。

江華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李忠林攝

江華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鄧鐵成介紹,去年,江華電機產業新增產值30億元,佔江華高新區總產值20%,解決就業5000餘人,未來三年內江華電機產業產值有望突破200億元。

小微企業進鄉村,實現了貧困羣衆家門口就業

留守勞動力和外出務工難的中老年勞動力,上有老、下有小,只能就近就業、靈活就業。江華機電利用小馬達產業的發展壯大,力推小微企業進鄉村爲他們創造崗位,給全縣的扶貧攻堅工作帶來了紅利。這些企業主動開啓了企業用工+貧困戶就業模式,紛紛在全縣各個鄉鎮設立分廠,把扶貧車間開到貧困羣衆的家門口,優先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

龍德晟機電公司依託“規模企業進園區,小微企業進鄉村”的產業扶貧模式,在水口、大圩等鄉鎮設立7個扶貧車間,爲貧困戶在家門口創造就業崗位1000多個。

涔天河鎮務江衝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趙美英,是去年2月進入龍德晟設在山口鋪社區的分廠扶貧車間工作,現在已經成爲了車間的技術骨幹。她說,以前因爲沒有技術,到廣東找的工作都幹不久,現在在家門口的扶貧車間,方便管小孩,每個月有3000多元收入,還學到了技術,“馬達”讓她有了脫貧的底氣。

白芒營鎮德森機電有限公司生產線一角。吳礫星攝

今年5月,白芒營鎮政府多措並舉引進長錦成在該鎮成立的德森機電有限公司,目前員工12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6人,項目總投資500萬元,預計年產值5000萬左右。

水口鎮輝騰電子產品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餘詠婷說:“現在訂單多,做不完,還分給周邊縣區去做。最怕招不到人,只要想幹的我們都要,而且要想辦法留住他們。”

該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恆,對小馬達“扶貧車間”成效如數家珍,今年上半年,江華小馬達產業鏈日產各類電機達到50萬隻,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11億元,佔全縣規模工業總產值的14%;全縣小微企業達到486家,吸納1.3萬個留守勞動力在家門口務工,其中貧困勞動力3724人,人均月工資3000元以上,人均年增收2.4萬元以上。

該縣縣委副書記龍賦雲表示,小馬達歡唱大瑤山!這些散落各鄉鎮的小微企業,一頭連着貧困羣衆的家門,一頭面向廣闊的市場,促進了江華扶貧產業快速發展。

翻開近五年湖南“全省脫貧攻堅先進縣區”名錄,江華年年在冊,2016年和2017年更是位列全省第一。多年以來,江華把加快發展作爲解決貧困問題的根本辦法,把發展產業和促進就業作爲提高脫貧質量、鞏固脫貧摘帽成果的重中之重來抓,共引進項目200餘個,內聯引資200餘億元,縣高新區在全省139個省級以上園區綜合評價中排名第19位;今年1至8月,全縣111家規模企業完成產值109億元,同比增長8.38%。

如今,江華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4年末的17306元,上升到2019年末的26982元,年均增長9.3%;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4年末的6981元,上升到2019年末的11676元,年均增長10.8%;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4年末的1596.57元,上升到2019年末的10136.6元,年均增長44.7%。

江華縣城一景。李忠林攝

揚波歡奔的馮河、沱江,見證了千里瑤山高質量脫貧攻堅的艱辛歷程和卓越成就,江華人民以五彩錦繡編織了庚子雙收官的一面獵獵旗幟。

一場前所未有的脫貧攻堅大考終於走到交卷的決勝之年,“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近三年中即被評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區、榮登中國最美縣域榜單的江華,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科學謀劃推動鄉村振興,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努力在建設現代化新湖南的新徵程上再立新功。(本報記者 陳虹橋 農民日報記者 吳礫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