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在新華區迎賓路6號院,居民用上了新安裝的熱力管道。據負責該院管理的新華區中興路街道文化宮社區黨委書記陳二恩介紹,今年該院提檔升級改造,熱力管網由之前的“轉供暖”改爲“直供暖”,居民用暖有了保障。

在我市發展集中供熱事業之初,平頂山熱力集團只是把蒸汽送到居民樓院或小區的計量總表,居民樓院、小區物業或家屬院所屬單位後勤部門負責收取採暖費及保障院內供暖系統的運行,這種供熱方式就是人們通常所稱的“轉供暖”。新城區開啓集中供熱後,熱力集團開始採取收費到戶、管理到戶、服務到戶的方式爲新城區高溫水網用戶服務,這種供熱方式被稱爲“直供暖”。後來,實施“三供一業”改造,“直供暖”也開始出現在老城區。

有了“直供暖”做參照,“轉供暖”的不足或缺點就暴露出來了,且愈發顯眼。近日,記者採訪瞭解到,有些小區使用“轉供暖”時,用暖時間被壓縮,用暖的性價比縮水。不少居民表示想要轉爲“直供暖”。

供熱時間不足

按照《平頂山市城市供用熱管理辦法》規定,我市採暖期爲每年11月15日至次年3月15日,但是,市區大部分“轉供暖”用戶的採暖期並沒有這麼長。

市民張女士家住市區聯盟路東段,所在小區使用的是“轉供暖”。她繳納的暖氣費與“直供暖”用戶基本一致,但小區的供暖時間並沒有“直供暖”用戶那樣長。最初,小區物業承諾供暖時間爲100天,後來雖有延長,但也不足120天。今年,張女士所在小區於11月23日晚纔開始供暖。

12月7日,小區物業稱,該小區最初供暖是從12月1日開始的,後來把供暖時間提前到了11月20日左右,供暖時間延長到110多天。今年之所以供暖有些晚,是因爲平頂山熱力集團與小區物業溝通有誤所致,後經爭取,小區從11月23日開始供暖。

市民周女士家住市區長青路中段,她所在的居民樓院也是“轉供暖”,同樣存在供暖時間不足的問題。前幾年,院內是每天早中晚定時供暖,供暖時間有限,溫度自然也沒有保障。去年,周女士所在樓院乾脆中斷了供暖。今年,院內實施了供暖改造,由於改造未及時完成等種種原因,院內從11月26日纔開始供暖。“不過這回是24小時供暖,就目前情況來看,供暖效果還不錯。”周女士說。

與“直供暖”相比,供暖時間同樣不足的還有市區湛南路東段、曙光街中段等地的多個居民樓院、小區。

性價比縮水

根據物價部門的規定,熱力集團“直供暖”的老城區蒸汽管網居民用戶採暖用熱價格爲每個採暖季20.04元/平方米,採暖面積按照建築面積的90%計算,採暖費=建築面積×90%×20.04。物價部門對“轉供暖”用戶的採暖費沒有明確規定,但實際情況是,相當一部分“轉供暖”用戶承擔的採暖費較“直供暖”用戶略貴,採暖的性價比縮水。

市民郭先生家住市區曙光街與朝陽路交叉口附近,採暖費價格爲20元/平方米,採暖面積直接按建築面積計算。採暖費沒少繳,但小區從12月初纔開始供暖,且供暖時間僅有3個月。小區物業說,該小區有100多戶居民,但使用暖氣的居民不到一半。用戶少,收上來的採暖費有限,但物業因供暖承擔的水電費、人力成本比較高,供暖時間越長,物業虧得越多,因此,物業只好選擇天氣比較寒冷的時段爲居民供暖,壓縮了供暖時間。

同樣按照每個採暖季20元/平方米的標準計價,按照建築面積收取採暖費的還有礦工路東段等地的多個“轉供暖”小區。但由於供暖時間不足,居民採暖的性價比也就跟着縮水了。爲此,小區物業的解釋大同小異,皆因承擔的成本高,不如此收費難以維持供暖設備運轉。

“直供暖”將取代“轉供暖”

採訪中,不少“轉供暖”居民都表示想要轉爲“直供暖”,而一些居民樓院、小區物業也認爲自己出力不討好,希望把供暖事宜交給熱力集團,轉供變直供。據瞭解,平頂山熱力集團已經在推動這一工作。

市區聯盟路附近區域今年就率先實現了從“轉供暖”到“直供暖”的轉變。

昨天上午,平頂山熱力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聯盟路兩側區域處於老城區集中供熱蒸汽管網的末梢,供熱溫度難以保證。今年以來,該集團在該區域建成了集中供熱高溫水網,將其與從姚電公司引出的高溫水供熱主管道連通。聯盟路附近區域從“轉供暖”變爲“直供暖”的居民已達1萬多戶。同時,該集團還加快了對礦工路以南、光明路以東、建設路以北、體育路以西區域內居民樓院、小區的“汽改水”供熱改造速度,對完成改造的居民樓院、小區提供收費到戶、管理到戶、服務到戶的“直供暖”服務。

熱力集團已把實施市區“汽改水”供熱改造列入了該集團的“十四五”規劃,計劃用兩到三年時間完成市區集中供熱蒸汽管網用戶的“汽改水”改造,爲用戶提供“直供暖”服務。這個採暖季結束後,曙光街沿線的高溫水集中供熱管網將開工建設。

來源:平頂山晚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