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鈞曾經在吐槽大會上吐槽大張偉:

“大張偉從小也沒上過什麼學。而且一開始玩兒朋克音樂,只會三個和絃。”

“他的模仿能力特別強,善於模仿所有人最傻叉的那一面。”

“大張偉對綜藝圈完全沒有偏見,這說明什麼,說明他跟音樂圈一毛錢都沒有關係。”

“他只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揹着電吉他的二人轉演員。”

“就像那些熱愛搖滾的人,在搖滾最窮的時候也從來沒有離開過他們。對不對,大張偉?”

1998年,大張偉才15歲,就已經寫出了兩張朋克專輯。這個天才少年受到了搖滾前輩們的關注,對大張偉充滿着期待,以爲搖滾從此後繼有人了。

可是大張偉卻在之後的音樂道路上逐漸偏離了搖滾,開始嘗試多種音樂風格,甚至加入了快板、三絃兒和現代京劇樣板戲等元素。這讓很多前輩們始料未及,這其中就有鄭鈞。

當很多年後鄭鈞與大張偉相逢於《吐槽大會》時,鄭鈞用“揹着電吉他的二人轉演員”評價了大張偉。

這對於以搖滾音樂出道的歌手大張偉來說,無疑是一種帶有諷刺意味的差評。

也許是鄭鈞當初對大張偉的期待太大,而現在的大張偉未能達到他的預期而深感失望,也許是大張偉背離了搖滾音樂的精神,向現實認慫,不斷地變換着角色,在歌手、主持人、音樂人、演員這幾者之間隨意切換,與現實社會融合得比任何一位搖滾歌手都好。

這與搖滾的精神內核“反叛“嚴重背離。

哪怕現在網絡上對大張偉的簡介也不曾有人把他分類到搖滾歌手一類,他更準確的定位應該是一個藝人。

02

什麼是搖滾精神?似乎在我們的印象裏,搖滾精神總是與現實生活相背離的,他總是能把你內心對社會對生活的不滿與抵抗進行最透徹的表達。

即使是鄭鈞,也很難用一句話說清什麼是搖滾精神。

崔健說,搖滾是一把刀子,這把刀子,往往對準的是生活的心窩子。

崔健之所以被稱爲”搖滾教父“更多的不是他音樂的本身,而是他的音樂裏所承載的衝破束縛的反叛思想。

崔健的音樂,將那個封閉又沉悶的時代撕開了一角,如一道光一樣照進了人們的心裏。

我要從南走到北,還要從白走到黑,我要人們都看到我,但不知道我是誰…………

崔健音樂之大膽,超過了同時代的任何一位歌手,他的音樂像刀像劍,將灰白色的精神世界徹底劃破,讓七彩的陽光照進了人們的心裏。

在壓抑的年代裏,人們需要一個出口,去宣泄,去表達,而崔健的音樂,給人們找到了一個吶喊的出口。

而那是一個喜歡給人扣帽子的時代,稍有不慎,就會被當時的意識形態壓到難以翻身。

崔健也因此奠定了中國搖滾音樂的基調。

大張偉曾經是搖滾老炮們眼中的天才,搖滾圈的明日之子。15歲就寫出《靜止》——“我懷疑人們的生活,有所掩飾”,小小的年紀,就已經開始對生活提出問題,對人生有所思考。

很多事物,其實是時代的特產,包括搖滾。

03

當改革的大潮席捲了中國並以排山倒海之勢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乃至價值觀念之後,大家都開始低着頭賺錢,沒有人有時間去反叛去吶喊,去憤怒,去搖滾了。

已經長大的大張偉宣佈“我因家境與國情考量自廢搖滾功能”。

於是《嘻唰唰》成爲老少皆宜的口水歌,大張偉與搖滾與闊別多年。

我們首先得活着,然後才能談精神追求不是嗎?

我不認爲大張偉的選擇有錯。

認慫的大張偉,不正像生活中的我們,不斷地爲了活着向生活妥協。

曾經以爲的仗義執言,到後來發現只是年少輕狂;

曾經以爲的義憤填膺,到後來發現只是一時衝動;

曾經以爲的伸張正義,現在看來不過是意氣用事。

在經濟大潮的裹挾下,每個人都活得認真且慫,每個人都如高進所說的——

我們就像山坡滾落的石子,在顛簸之中磨掉了尖牙。

在社會的熔爐中,沒有一個人可以逃開世事的歷練,在生活中凡是不肯向生活妥協的人,最後都在社會中摔得遍體鱗傷,雖然說這些傷痛將成爲他以後堅不可摧的盾甲,但是他卻付出了高於其他人幾倍的代價。

不肯向生活妥協的人,在別人看來是暢快淋漓,但對於自己而言,卻是一場與現實鬥爭的荊棘之路。

每個人都很努力地活着,認真且慫,以這樣的態度才能跟生活握手言和,才能更好的融入這個時代。

這個時代的主流價值,不需要搖滾,需要的是追名逐利的方法和手段。資本早已將價值觀鍍上了一層黃燦燦的外衣,金光燦燦的光芒足以閃瞎朝拜者的眼睛。

那些高喊着搖滾精神沒落且捶胸頓足的人,真正在生活裏,他們或許比其他人更慫,只不過他們需要一個表達的出口,以祭奠曾經的理想。

我們拼盡全力,也沒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我們認真且慫,但依然無法躲開很多傷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