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甄嬛傳》熱播的時候,我曾在單位的早餐桌上,和同事們討論過一個問題。

開始時是佩服宮斗的心機的手段,有人隨口說了一句:“後宮裏就沒有智商低的人。”這句話說得太絕對了,大家開玩笑地歷數起劇中的傻貨來:夏冬春,麗嬪,齊祺嬪,等等。

當然還有齊妃。

齊妃智商有多低?想下毒害甄嬛,居然是自己出名、做了有毒的點心、派自己的人去給甄嬛送去!想下毒害寧嬪(當時還只是寧貴人),居然又是自己出名、做了有點的點心、派自己的人給寧貴人送去!

當然,她使用的毒藥,不是致死人命,是害人流產。不過這樣一來,更加罪大惡極:後宮裏並不缺乏女人,但是皇嗣之珍貴稀缺,是人盡皆知的。齊妃居然直接害皇嗣!

可是這樣愚蠢的女人,居然生下了三阿哥。不僅生下了兒子,還撫養長大了!不禁叫人懷疑:她是如何避開皇后的“魔爪”,取得這樣偉大的成績的?

其實提出這個問題,還是頭腦太簡單,不會用動態的思想來考慮問題。不錯,皇后善妒,殘害嬪妃,尤其是殘害懷孕的嬪妃。但皇后的“殘害”,也有個時間段的。而這個時間段,是以華妃的寵辱作爲節點的。

在比較早期的時候,皇后(當時還不是皇后),與純元皇后,曾有過激烈的、暗箱式的爭鬥,以皇后(現在的皇后,也就是宜修)的勝利而告終,純元失子喪命,臨死還懇求雍正善待妹妹宜修,簡直是“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

隨着華妃的得寵,皇后開始轉攻爲守,疲於應付華妃的咄咄逼人,還有應接不暇之勢。爲了保住自己的地位,皇后對一些新進宮的年輕女孩們頻頻示好,甚至在溫泉賜浴時主動迴避,以成全雍正與甄嬛。

注意,這段時間的“賢惠”,不是皇后不嫉妒,而是沒辦法嫉妒:既然爭不過華妃,只能希望有別人能分走華妃的寵愛。就像古代某些大太太,給丈夫送個美貌的通房丫頭,好把得寵的姨太太壓下去。

齊妃的生子,就在這段時間。

齊妃是“宮裏的老人兒”了,來到雍正身邊時,還沒有太多的嬪妃,使得品貌智商才幹都不出色的齊妃,也能得到雍正偶然的寵幸。但是她的品貌智商才幹都不出色,不可能維持長久的寵愛。唯一的爭寵辦法,就是生兒子。

在皇后的設想裏,有兒子的齊妃,可以分走華妃的一部分寵愛;齊妃與華妃爭寵,皇后的地位就會比較穩固;至於齊妃的兒子,將來可以奪到自己身邊;就是奪不過來,新君登基,自己也是穩穩的“母后皇太后”。

有了這樣的設想,皇后豈止是不反對齊妃生子,簡單是歡迎齊妃生個孩子呢。甚至有可能,齊妃能得到皇帝的偶然寵幸,根本就是出於皇后的安排!

《後宮甄嬛傳》是近年來水平比較高的一部影視劇。雖然仍有許多不足之處,但大致的情節脈絡是清晰明確的。如果只有“ 皇后善嫉”來理解這部劇,來套用到每一組人物關係上,那你是太簡單粗暴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