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漫崛起,是近些年漫迷們的真切感受。因爲相比之前,市場上出現的國漫精品確實不在少數,觀衆們不僅有的挑,更有得扮。

當然了,在筆者心目中,上世紀六十年代出產的《大鬧天宮》,依舊是國漫的天花板。那股濃得化不開的古典韻味,簡直令人着迷。實際上,這也從側面反映了一個事實:唯有根植於本土文化,才能打造出真正意義上的國漫,而不是照搬照學國外的東西。

我們所熟知的“秦時明月”系列和“不良人”系列,之所以備受觀衆喜愛,很大程度得歸功於它們的“歷史背景”。它們是在講中國的故事。

然而,被譽爲國漫之光的“秦時明月”,卻在第六季開播後迎來了口碑崩壞,乃至於在某瓣上的評分僅到及格線。按理說,以“秦時明月”的觀衆緣和好感度,即便質量再怎麼差,也不止於此。不過,老秦迷們卻表示,這純粹無奈之舉,並非惡意差評,分打得有多低,就有多失望。

那麼,滄海橫流到底差在哪裏?筆者瀏覽了大量評論,總結如下:

1. 劇情拖沓,注水嚴重;

2. 支線龐雜,主線不明;

3. 臺詞過分現代化,且存在大量語病;

4. 強行留懸念,滿屏都是面具,讓人猜猜猜猜不透;

5. 玄機所圖過大,同時開啓多部作品,不走質量走數量。

在理嗎?在理!

主角團已久不露面,這邊卻是沒完沒了的人物小傳。臺詞問題自不必說,尤其是田言的那一段“內心獨白”,和波德萊爾相比起碼差了兩千多個郭敬明,文藝得簡直令人頭皮發麻。更有甚者,掩日的面具之下還是面具,玄機彷彿是在逼問觀衆:你覺得幽默嗎?至於同時開更多部作品的事,則就見仁見智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