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美國沒有必要去海外尋找怪獸去把它們消滅。(美國孤立主義者們的話)”

01.

在人類歷史上,最普遍的常態是什麼?那麼一定是戰爭,在人類歷史上戰爭的頻繁程度以至於我們很難去定義和平的概念,如果我們問和平是什麼,如何去定義和平,很少有人能夠說得上來,曾經有一句略帶辛酸與無奈的調侃,就是“和平是什麼?不過是兩場戰爭之間的間隔罷了”。在所有這些戰爭中,有兩場戰爭的烈度最高,波及的國家最廣,那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舊照

那麼這兩場世界大戰究竟有什麼區別呢?雖然它們都被稱之爲世界大戰。如果我們翻開高中的歷史教科書,教科書上的定義無疑是非常精準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核心就是歐洲的帝國主義列強們關於利益之爭,可以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內部因爲分贓不均而產生的內部大戰,也被形象地稱爲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狗咬狗”。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囊括的國家就更多了,基本全世界的各個角落都被籠罩在炮火之下,熊熊燃燒,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劃分世界格局的大戰,基本上奠定了整個世界政治生態的基本形態。

▲第一次世界大戰舊照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時代,是一個新思想迸發湧現的時代,因爲各個帝國主義列強們在這一場大戰之中有的結束了自己的皇權時代,有的直接陷入了崩潰狀態,這種極端的情況讓各個帝國們都開始想要走上一條新的道路,當然,也包括身在北美洲大陸,如同迷霧一般存在在歐亞大陸旁邊的美國。

02.

在競爭最激烈的歐亞大陸上,德國走向了激進式的改革,而俄國經歷了“十月革命”之後走上了一條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全新的道路,成了新勢力,而英國則還在爲了維持住自己的帝國體系而苦苦支撐,依舊選擇了保守主義的道路,還在想着繼續成爲歐亞大陸之外的“離岸平衡手”,那麼爲什麼美國反其道而行之,走向了孤立主義呢?

▲德國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

筆者認爲這是美國的一種戰略選擇,也是一種以退爲進,爲了自己日後實現大發展的一種思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也是最後一個才加入到了戰局當中,非常值得關注的一個點就是美國的參戰理由,那就是“日軍偷襲珍珠港事件”,是來自亞洲的日本給了來自美洲的美國一次參加戰爭的機會,這恰恰就是歷史的 詭異之處,地球上兩個方向的國家通過一場戰爭產生了某種關聯,因爲這種關聯,最後決定了日後截然不同的命運。那麼問題就出現了,那就是美國爲什麼要把自己的注意力率先放在亞洲,而不是放在歐洲地區,參與到歐洲地區的大戰當中呢?

▲日軍偷襲珍珠港舊照

那就是因爲美國深刻地吸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教訓。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當中,美國就是在歐洲進行了戰爭,參與到了歐洲的事務當中去,可是美國很快就發現,自己在歐洲終究是一個外來者的形象,不管在歐洲像“絞肉機”一樣慘烈的戰場上如何表現,可是打了半天之後就會發現歐洲依舊是歐洲人的歐洲,美國雖然得到了一些好處,但是很快就引發了新的問題,對於美國來說,歐洲的局勢過於樹大根深,不管怎麼操作,美國參與到歐洲事務當中,都很難深入到其中,相反對自己的實力是一個小號,如果不能夠在短時間之內打開歐洲的大門,等到戰爭的紅利期消失,也就沒有意義了,美國很快地就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把目光投向了亞洲地區。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美國

在亞洲地區,局勢不像歐洲那麼錯綜複雜,實力對比上那麼接近,可是在亞洲有兩個大國,一個是我國,一個就是日本,美國需要在兩個國家中做出一個選擇,到底是支持中國呢?還是到底是支持日本呢?這個是美國的亞洲戰略中最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因爲亞洲只有歷史長河中很短的一瞬間纔不是世界的核心地帶,而且日本的野心都擺在了臉上,並不難看出來,但是這個時候,我國的局勢就更加的複雜,我國每天都在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正在經歷着歷史的國旗,在我國的內部興起了兩股強大的勢力,那就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這兩股勢力將在未來主導中國的歷史發展。

03.

作爲蘇聯一邊來說,出於相同意識形態陣營,蘇聯在一開始自然是對中國共產黨青睞有加,而美國選擇了押寶中國國民黨,擺脫了沙皇時代的俄國,也就是蘇聯很快取得了發展,實力也是一天比一天強大了起來,蘇聯的日益強大讓美國非常擔心蘇聯會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美國不想讓我國也進入到共產國際陣營當衆去,在美國人看來,一旦我國和蘇聯進入同一陣營,那麼歐亞大陸的實力對比就會出現顛轉,整個歷史就會被改寫,所以美國開始竭盡全力去拉攏國民黨,希望國民黨可以阻擋住着一股潮流。

▲美國前總統羅斯福

可是不管是美國還是蘇聯,他們都在思維和戰略上有一個很大的侷限性,就是他們都認爲通過自己的力量就可以徹底地控制住我國,這顯然是不現實和幼稚的。我國一直在世界上的地位就是超級大國,雖然經歷了“百年國恥”的衰敗期,可是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不管是最後誰取得了在我國的最後勝利,都有在美國和蘇聯之間做出選擇的主動權,蘇聯和美國對於我國來說只能選擇拉攏的戰略,想要完全控制我國,這種可能性幾乎是不存在

▲清朝皇帝聽政場景繪畫

而在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不管是美國還是蘇聯都不具備採取大規模干預的世紀,蘇聯剛剛經歷了“大清洗”的內部整合,雖然受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經歷的陣痛卻是無比劇烈的,在不久的未來,德國很快就要兵臨城下了,而且美國也經歷了金融的大崩潰,也沒有力量出兵到太遠的地方,兩個國家對我國都只能採取拉攏的態度,而不能,也無力採取強硬的手段,沒有辦法徹底控制住我國。

關於亞洲地區,美國顯然還制定了一些詳細的政策,這一點我們在以後會單獨詳細分析。

參考資料:《美國的祕密》《第二次世界大戰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