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的亮點之一就是緊密對接先進製造業,設有先進製造業項目30個,佔比35%,同時戰略新興產業項目佔比超過37.2%。按照“一基地三區”的城市功能定位,天津以製造業立市,在工業4.0、移動機器人、雲計算、光電技術等項目中強勢出擊,通過大賽檢驗技能練兵成果,促交流積累先進經驗,展風采書寫“海河工匠”精神。

繼45屆世界技能大賽首次納入參賽項目之後,工業4.0項目此次第一次列入全國性技能大賽的賽項。來自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自動化專業的賀濤濤、李雲鵬一個主攻機電一體化,一個主攻軟件系統工程,聯手向國賽金牌、進軍世賽發起衝擊。“我們要在3天11.5個小時的賽程內完成自動化系統組裝,疊加網絡、工業互聯網、物聯網、數字仿真,通過系統鏈條優化運行等五個分項任務環節,達到賽題要求實現的最終任務。”過程中既有生產運營維護,又有成本管理,對綜合素質要求很高。李雲鵬表示,作爲大學生參賽,天津選手的優勢就是在於知識面比較廣,經過兩個多月的集中訓練磨合,生產線組裝、編程速度也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工業4.0是要做什麼?簡單說就是儘量用更少的投入,換得更高的生產率。當今的時代,面臨從批量生產向個性化、智能化生產轉變的挑戰和機遇,需要運用物聯網、工業互聯網、數字仿真、人工智能等前沿的技術,實現這種個性化訂單式的生產,降低生產的成本,提高生產的效率。天津作爲老工業基地,在具備了一定的自動化水平的基礎上,產業升級迭代過程中,工業4.0,就是咱們說的‘智能製造’代表了新時代的一個發展的方向”。 天津代表團工業4.0項目教練、大賽裁判鍾平介紹,參賽設備是按照實際生產線微縮成一套訓練設備,通過賽事可以接觸最新的技術,瞭解當前工業發展的最新趨勢,從而把書本的知識跟企業的實際的應用結合起來,促進未來相關的技術的融合,達到以賽促訓的效果。

在賽場一角,“光電技術”項目參賽選手、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張中行正在仔細覈對參賽設備和素材,按照題目要求,他要在一個半米來高的東方明珠模型上纏繞彩色燈帶,做出可遙控的燈光效果。“這是一個新項目,主要是光電技術工程人員利用相關技術技能,通過光電產業鏈中產品製造、應用實施、維護優化等環節 ,以達到人們對智能化節能光環境的新需求。在賽題設置上,對外觀整齊度、佈線格局和速度都有着嚴格的標準要求,”張中行告訴記者,“我一直對光電技術領域非常感興趣,作爲天津職業技能一份子,我希望能將自己所學所知展現在這個廣闊的舞臺,讓大家領略我們天津‘工匠’的風采,更期待與高手過招,以賽會友,以賽促技,好好練就本領,爲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機器人系統集成內容也是世界技能大賽的一個新項目,作爲新的賽項被列入本屆大賽項目。天津的韓朝羽和鄭楊笛參加該項目的角逐。“它包括的內容非常豐富,既有機械設計安裝、電器設計安裝也有ps編程、人機界面、機器人編程,還涵蓋了最新的視覺應用,每個部分都有考覈點和評分項。要求選手既要具備機械機械設計、安裝、裝配調試的能力,也要有編程能力,綜合能力要求很高。而且隨着技術的發展要求越來越高的,綜合性也越來越強。” 既是天津代表團機器人系統集成項目的教練,也是本次大賽裁判員的郝飛一邊認真地給選手打分,一邊向記者介紹比賽的看點。

“通過組織選手來參加全國第一屆技能大賽,既是以賽促練,也是以賽促建。這種和世界接軌的比賽,可以在比賽理念、職業素養的培養方面,對天津整個智能製造,高端製造領域產生很大的影響,帶動天津製造企業向着更高、更精、更尖的方向去發展,”中國天津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相關負責人王健介紹,“針對智能製造的高技能人才,我們將搭建參賽選手和企業用人單位之間的橋樑,通過設立專門的大賽選手應聘模塊,讓企業能夠選到大賽獲獎選手這樣優秀的技能人才,同時讓天津培養出的技能人才,能夠服務於咱們天津的高端智能製造領域。 同時,用人單位選擇參賽、獲獎選手,在企業評選高技能人才基地、大師工作室,以及獲獎選手申請海河工匠等方面的政策時,會給予一定的傾斜。”

來源:津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