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教育部幫“作業家長要不要批改”一錘定音!但是……

文 | Eva

開頭,咱們簡單前景回顧一下:

上個月,江蘇一位家長在自己發佈的短視頻中氣壯山河地大呼:“我就退出家長羣怎麼了!”

他看起來是真的火了,然後也在網上火了。“家長爲什麼還要批作業?!”這個話題,則順勢迅速地登上了熱搜。

那麼家長到底需不需要批改學生作業呢?需要嗎?不需要嗎?需要嗎?不需要嗎?……這個世紀難題,教育部一錘定音,斬釘截鐵地回答了:將嚴格落實作業的管理工作,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佈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爲,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原來,12月10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佈會。會上,針對“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的問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表示,教育部的態度是一貫的、堅決的。作業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學生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徑,是老師開展教學評價和精準分析學情的重要手段。這幾年,教育部一直以來高度重視作業管理的問題,像中發26號文件、減負三十條等等都有一些明確的要求。

“目前,像遼寧、山西、長沙等地都陸續出臺了關於規範作業管理的一些意見,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俞偉躍指出,下一步,將主要採取三個方面的舉措,來指導地方按照要求切實落實好作業的管理工作:

第一,健全作業佈置的機制。像學校作業的常規管理、年級和班級的統籌、教師試做和麪批講解、學生反饋和評估等等方面的機制。

第二,提升作業的質量,主要是在嚴格控制作業總量和時間的基礎上,優化作業的設計,創新作業的形式,強化實踐性的作業,積極探索彈性作業、跨學科的作業。我們也鼓勵各地系統化設計一整套符合學生學習規律、體現素質教育要求和學科特點的基礎性作業。

第三,加強日常監管,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佈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爲,發現一起,嚴處一起,切實建立起有利於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良好教育生態。

“但是,不給家長佈置作業,並不意味着家長把孩子交給學校就沒有教育的責任了,家長也要在家裏引導培養孩子養成自主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跟學校密切配合,形成育人的合力。”俞偉躍如是說。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志勇做了一點補充說明。“我想有三個角度。第一,必須要明確作業是課程教學的一部分,這個性質先要把它確定好,也就是說它是教師教育教學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不是脫離課程教學活動回到家庭教育範疇的事情。第二,我們必須要明確作業的功能,有兩個,一是鞏固學習活動,二是診斷。所以這兩條也必須要清楚,它是專業性的教育活動。第三,家庭和學校在課後作業、家庭作業方面的職責邊界要劃清楚。家庭也好、父母也好,應該給孩子的家庭作業創造一個好的環境,應該支持孩子能夠自覺地完成作業。佈置作業的職責,組織孩子完成作業的職責,批改作業的職責,是學校的事情,必須把這些職責邊界劃清楚。所以我想,把這些問題理清之後,我們各歸其位,共同創造一個孩子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

多地出臺相關規定叫停“家長改作業”

家長苦“改作業”久矣,但事實上,2018年至今,多地已出臺相關規定,叫停“老師讓家長批改學生作業”的行爲。有的地方還明確定期開展作業督查,甚至將作業管理納入績效考覈。

遼寧

《遼寧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管理“十要求”》對微信羣佈置家庭作業、家長批改家庭作業等熱點問題都提出了措施,其中提到:

教師必須親自批改作業,嚴禁家長、學生代勞。對於不按時親自批改作業的教師,一律取消職務晉級、評先評優資格,學校校長取消評先評優資格。

各地要切實減輕教師負擔,嚴格控制各類社會事務“進校園”。不得安排教師到與教育教學無關場所開展專項工作,不得要求教師重複填報同類表格數據等,保障教師批改作業時間。

山東濰坊

爲減輕中小學生作業負擔、減輕家長負擔,山東省濰坊市高新區教育局出臺《濰坊高新區學生作業規範“十要十不”》,其中明確:

山西太原

山西省太原市教育局則出臺《關於進一步做好中小學生減負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義務教育學校嚴禁要求家長批改作業等減負新政:

規定全市中小學實行每週一日無作業制度;

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嚴禁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嚴禁以任何方式公佈學生成績和排名;

各學校不得指派家長參加本該由師生完成的事宜,如打掃教室衛生、班級文化佈置、裝飾美化演出場所等;

嚴禁要求家長點贊、投票、轉發各類信息等。

作業大概不要改了,但是焦慮……

養不教,父(母)之過,話是沒錯的。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家長是第一責任人,家庭責無旁貸。因此,學校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從現代教育理念出發,強調家長要發揮作用,突出“家校合作”“家校共育”,確有理由。

然而,當學校把家長微信羣當成佈置作業的“窗口”,把家長當成學校的“臨時工”,過度強調教育的“家庭責任”時——我們知道,凡事只要“過度”,就變味了——家長在“家校共育”的責任田中,責任邊界被迫無限放大,等於學校在卸包袱,不應該吶。

此亦爲“教不嚴”,乃“師之惰”。

教書的責任更多在校方,育人的責任由學校和家長共擔。此外,由課本和大綱中衍生出來的作業和手工製作等職責,還是由學校承擔輔導責任更科學、更有效。

都不缺位、邊界明晰、配合有力,是正道。

作業,老師改;督促孩子寫作業別作妖作死,家長管。不過,可憐啊,一個“改作業”的難題解決了,千千萬萬個其它難題站出來了。一講到“如何培養小囡”的事體,許多家長英雄淚滿襟,不曉得究竟怎麼做纔是最好的。

他們太焦慮了。面對全社會“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教育設定,當爹當孃的極其緊張,殫精竭慮,一根弦繃得太緊繃的時間太長,人就難免痛苦不堪。

孩子成了一個個待比拼的個體,且越來越低齡化。面對幼升小、小升初等各種重要節點,家長不得不刷題訓練各類知識點的熟練度,也不得不用足雙休日、寒暑假輾轉各種機構,就怕落後了。

這份焦慮一日不消弭,家長一日不得真正“解脫”。

部分素材綜合自網絡

責任編輯:賴柳華 SN24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