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年坦克發展史當中,反坦克導彈一直伴隨坦克的發展而發展。今天,我們常見的主戰坦克已經不會裝配反坦克導彈,反坦克導彈已經成爲獨立作戰單元,在某些戰場中,甚至成爲反坦克的主力。

然而在上世紀60至70年代,當時的主戰坦克除了配備大口徑並列機槍外,還會配備反坦克導彈作爲輔助武器,其目的是爲了增加破甲能力。當時無論西方坦克還是蘇俄坦克穿甲彈穿甲能力不足,所以纔想到將反坦克導彈裝到坦克上。

然而在實戰中,外掛反坦克導彈的坦克,不但外觀奇葩,實戰中反坦克導彈外掛架很容易被摧毀。最後人們想到了用坦克炮發射反坦克導彈這種解決方案,這也是炮射導彈的由來。

在炮射導彈領域,起初蘇聯並不孤獨,美國的謝里登空降坦克,就是經典的炮射導彈坦克。爲了能發射橡樹棍反坦克導彈,謝里登特意換裝了一門152毫米短身管火炮。這門火炮從參數上看甚至都不如二戰時期坦克炮,但它最大的優勢就是能發射炮射導彈。

然而在越南戰爭中,謝里登表現非常一般,橡樹棍反坦克導彈破甲深度也不過500毫米。因此在1971年橡樹棍被放棄後,西方的炮射導彈研究也就陷入了停滯。也是從此刻開始,蘇聯成爲炮射導彈領域的王者,直到今天。

就在不久之前,俄羅斯推出了9M119型“映射”炮射導彈,而這款炮射導彈也是9K112“眼鏡蛇”炮射導彈的升級型號。相比較老款炮射導彈,映射炮射導彈破甲深度可達600毫米!未來升級型號,破甲深度可達900毫米!而此時,西方的坦克穿甲彈,對鋼裝甲穿甲深度,也達到了900毫米左右。考慮到炮射導彈的研發成本,和研發週期,顯然俄羅斯走了不少彎路。

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我們並不清楚俄羅斯,爲什麼這麼執着炮射導彈的研究。然而站在俄羅斯自己的立場看,他們研發炮射導彈主要有兩點原因。

第一就是俄羅斯坦克穿甲彈性能較差。和西方坦克穿甲彈不同,俄羅斯坦克穿甲彈穿深一直都不足,2020年年初,俄羅斯媒體報道,俄軍方計劃採購2000枚脫殼尾翼穩定穿甲彈。這些穿甲彈單發售價2500元人民幣,甚至都不如一些手機貴。

之所以這麼便宜,是因爲俄羅斯坦克穿甲彈性能實在是一般。俄羅斯陸軍部隊現用的3BM42穿甲彈,穿甲深度居然只有450毫米。新款穿甲彈雖然彈芯更長,但穿甲深度也不過600毫米上下。相比較炮射導彈實在是不堪大用。

第二,俄羅斯坦克火控系統不如西方。這一點估計很多人都不清楚,實際上坦克火控系統研發,一直都是俄羅斯的短板。無論是T-90還是T-72改進型,俄羅斯都在喫蘇聯火控系統的老本。

此外,蘇俄坦克之所以火控系統差,根本原因在不重視。因爲在蘇聯看來,坦克靠數量而非質量獲勝,所以蘇俄坦克的火炮精度一般比較低下。因此這就需要炮射導彈來彌補了。

綜上所述,俄羅斯發展炮射導彈,更多是矬子裏面拔將軍,無奈之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