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提到历史人物,大家往往首先想到是那些功成名就,青史留名的王侯将相。

而在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上,对于普通人的记载却是寥寥无几。

的确跟那些影响历史进程的大人物相比,小人物就像时代洪流中的一粒细沙。

但有时他们微不足道的行为,也会对历史产生蝴蝶效应般的影响。

公元前202年,刘邦麾下大将韩信用十面埋伏之计,将楚霸王项羽围困在垓下。

在四面楚歌的悲鸣下,项羽面对着美人骏马,发出了最后的怒吼。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之后,项羽率领着残部800骑兵,乘着乌骓马突围。

等到距离乌江(安徽省灵璧县东南的沱河北岸)附近时,项羽环顾左右,只剩下28骑。

最终的结局我们都已熟悉:

在面临苟且偷生与英勇赴死时,项羽选择了后者。

拨剑自刎于乌江西畔。

可是两千多年过去,漫长的岁月与滚滚乌江水似乎冲洗了历史的痕迹。

但是大家有思考过吗?

项羽也许是想渡过乌江,东山再起的。

那这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

这需要去推敲项羽当时的心理状态。

当他到了江边,迎接他的不是成群的百姓,威武的军队,只有一舟一桨一亭长而已。

于是就有了载入史册的对话

项羽笑着说"

——《项羽本纪》

司马迁之所以将这段对话有意记录到《史记》想传达便是项羽在核下之战中惨败以后,他之所以会逃到乌江岸边,本意就是渡江而去,以图东山再起。

但亭长一句话彻底打消了他的念头。首先介绍了江东的势力范围,虽有千里土地,数万人,但是与夺取天下的大汉帝国是无法抗衡的,直接点明了汉强楚弱的残酷局势。然后,再必败的情况下点出数十万人的性命就在于你项羽的选择,渡江便会让江东生灵图炭,也会让跟随你打仗的将士家破人亡。

项羽明白了亭长的话,诚如李清照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于是赠马自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