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拜佔廷是一個民族衆多的洲際國家。早期拜佔廷帝國的居民基本上是由原羅馬帝國東部地區各民族構成的。他們包括東地中海沿海地區各民族,即巴爾幹半島南部的希臘人,希臘化的埃及人、敘利亞人、約旦人、亞美尼亞人,以及小亞細亞地區的古老民族,如伊蘇里亞人和卡帕多西亞人等,還包括西地中海的西班牙人和意大利人等。

雖然帝國的民族構成複雜,但是,希臘人和希臘化的各個民族是拜佔廷帝國的主要民族,希臘人在政治和文化生活中居主要地位。這一時期,帝國的國家通用語言是拉丁語,民間語言則主要包括希臘語、敘利亞語、亞美尼亞語、科普特語等。到6世紀末拉丁語幾乎已經完全讓位於希臘語,希臘語成爲帝國的通用語言。

6~7世紀,由於帝國的疆域範圍的變化,早期拜佔廷民族構成發生巨大變化。首先,拜佔廷帝國非洲的全部領土和亞洲的部分領土喪失於阿拉伯人,在這些領土上居住的民族隨之成爲阿拉伯哈里發國家的臣民,例如埃及人和約旦人就是從這一時期開始伊斯蘭化的。此外,西班牙人也逐步擺脫了拜佔廷帝國的控制。

其次,斯拉夫人大舉遷徙進入巴爾幹半島,並作爲帝國的臣民定居在拜佔廷帝國腹地,在與希臘民族融合的過程中逐漸成爲拜佔廷帝國的主要民族之一。這樣,中期拜佔廷帝國的主要居民包括希臘人、小亞細亞地區各民族和斯拉夫人,他們使用的國家通用語言是希臘語和拉丁語。這裏要特別指出的是,作爲帝國臣民的斯拉夫人與巴爾幹半島北部地區獨立的斯拉夫人有很大區別。

前者與希臘人融合,成爲現代希臘人的祖先之一,後者則獨立發展成爲現代斯拉夫人的祖先;前者使用希臘語爲母語,而後者以斯拉夫語爲母語。這種狀況在晚期拜佔廷帝國沒有發生重大變化,12世紀以後,拜佔廷帝國的主要民族成分基本上與中期拜佔廷的民族成分一樣,只是拉丁語不再爲拜佔廷人所使用,只有少數官員和高級知識分子偶爾使用拉丁語。

在拜佔廷帝國,還存在着一些源於不同模式的民族,他們無論定居何處都不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其中以猶太民族爲典型。另一些民族,如阿拉伯人和亞美尼亞人通婚融合的情況經常發生,從而產生了一些新的思想和習俗。自11世紀後,吉普賽人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但總的來說,在6世紀中期以後,真正對帝國的歷史和文化等方面產生重大影響的還是希臘人及希臘化民衆形成的民族羣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