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近代每次“大疫”中,都有神奇的“中药”踪影。从1988年上海爆发甲型肝炎,到2003年非典,板蓝根一度被称“神药”,“挽救”了“众生”。今年新冠疫情,板蓝根再度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而生产板蓝根的便是扬子江药业,其在中药领域中已然占据了一席之地,其背后创始人便是徐镜人,堪称中国医药大王

从小作坊做起

1944年,徐镜人出生于江苏泰州,早年间曾在部队服役。后来从部队退役后,被分配到了泰兴县口岸仪表厂工作。

不过,徐镜人却不安于稳定的“铁饭碗”工作,在1971年时,他选择了辞职下海,几个人、几口缸,创建了一个小作坊式的制药厂,而这就是扬子江药业的前身。

后来,徐镜人为了药厂能有更好的发展,还曾前往安阳制药厂学习,学成归来后,经过苦心钻研,也便有了板蓝根颗粒。制药厂慢慢变得有模有样。

然而任何一个企业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徐镜人的制药厂也不例外,1981年,国家整顿混乱的医药行业,出台政策取消镇办制药厂。一个县只能保留一个药厂,没有规模的药厂实行关停并转。徐镜人的制药厂面临关厂的危机。

不过幸运的是,当时徐镜人生产的板蓝根在扬州已经小有名气,据悉,当时的扬州市委书记,因为喝过“板蓝根”,十分认可这款治感冒“很灵通”的中药,于是叮嘱必须保住“板蓝根”制药厂。

因此,制药厂转并到县办,改头换面成“泰兴药厂口岸车间”,从而得以保留。看来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的。

此后,为了推动制药厂的进一步发展,徐镜人不仅引进了一批中国药科大学的毕业生。还增加了许多现代化的设备。1985年的时候,该制药厂年产值达到1600万,获批自立门户,自此更名为扬子江药业。

医药大王

1988年的一场灾难,给了“扬子江”火遍全国的机会,让全国人民都记住了板蓝根。

这一年,上海爆发了颇为严重的甲型肝炎,据公开显示的数据有30万患者。而此时,板蓝根成了“救火神器”被一抢而空。扬子江制药厂接到通知:上海申请支援近400万包板蓝根。

但彼时,厂里板蓝根干产量仅为每月5万包。于是,徐镜人带头不休息,天天都加班加点,最终在两个月内生产完成385万袋板蓝根送到上海,解了上海的燃眉之急。

而从此“扬子江制药”印在了人们的心里,“板蓝根”在一夜之间也火遍全国,这一年,扬子江药业也实现了产值过亿。徐镜人也被封为板蓝根大王。

此后,徐镜人不断探究,四处拜访国内的老中医,向他们请教寻求合作,并不断引入更为先进的现代科技,推出了多款各具功效的药品。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如今的扬子江药业已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一步一步发展成为集科、工、贸一体化的国家大型医药帝国,成为励志的典范。

此外,扬子江在销售收入和利润方面一直是制药业的冠军,据相关数据显示,扬子江药业在2019年时的营收就达到了1000多亿,在今年扬子江药业的市值更是达到了1450亿。而作为扬子江药业董事长的徐镜人,身家也已有470亿。

坚持不上市

现在许多人创业的目的,不是为了办公司赚钱,而是为了上市圈钱。的确,融资能为企业赢得更快的发展。

而徐镜人一直遵循不合资,不负债,不上市,不兼并,不接受风险投资,不搞多元化的徐氏智慧。他认为,“公司上市后可能发生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因此,扬子江药业成立至今,公司营收虽已突破千亿,但却仍然坚持不上市。

看似保守,其实也是打造百年基业的大智慧,其目的就是踏踏实实做企业,即使遇上了经济成长波峰的冰点,也都能泰然处之。

而如今76岁的徐镜人不仅位列2019年福布斯中国榜的第99位,而且仍在杨子江药业的董事长职位上坚守,他的儿子徐浩宇已是公司副董事。

但徐浩宇与“老爸”不上市的观念不太认同。不知道,未来杨子江集团能否在二代掌门人手中,继续辉煌,会不会走上市之路?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