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世界上,爲啥其他隱身戰機都沒有鴨翼。卻只有殲-20擁有?這是爲什麼?這是因爲殲-20在研發的時候面臨一個心臟病的問題,由於發動機使用的俄羅斯AL-31FN-SER3渦扇發動機,其推力並不能滿足殲-20的動力需求。爲了解決發動機的問題,我國設計人員就爲殲-20加裝上鴨翼,從而讓殲-20獲得更多飛機的升力,擁有更強的機動性。

五代機作爲目前最爲先進的戰鬥機,其中包括了F-22、F-35、殲-20、殲-31和蘇57.作爲常規佈局的戰鬥機,F-22、F-35和殲31基本都是主翼在前,尾翼在後的傳統設計。而殲-20則爲經典的鴨翼設計,而蘇-57則是比較特殊的主翼前端的小翼也可以活動,雖然與主翼相連,但是在設計上還是有着鴨翼的功能和作用。

作爲鴨翼戰鬥機的代表,殲-20的鴨翼主要作用還是用於配平,由於遠距鴨翼可以作爲俯仰的操縱舵面,比傳統的水平尾翼的中心點距離跟他感言,所以也擁有距離更長的操縱力矩。根據鴨翼的特性,其實不難看出,殲-20使用鴨翼,是爲了掩蓋發動力能力不足的問題,但是從根本原因來看,中國想要在五代機的性能上與美俄兩國的技術持平,那麼鴨翼在使用上就在所難免了。雖然鴨翼的活動性較高,但是對於飛機的隱身性能方面也有所損失,但中國設計師在設計的時候,卻將鴨翼用的登峯造極,這也讓殲-20彌補的發動機性能不足等諸多情況。

因爲有鴨翼,才讓殲-20在配平的效率上更爲高效,同時還讓殲-20在飛行時的阻力更小,相比於常規的發動機推力,鴨翼的飛行速度更快,這也讓殲-20在發動機能力不足的情況下還可以實現超音速巡航。而且最重要的是,遠距鴨翼對於主翼幾乎不會造成下洗渦流,所以並不能提升高機動的升力,而像陣風戰鬥機哪種耦合鴨翼的話,則會對主翼產生下洗渦流,這也出現了兩者不可兼得的情況。鴨翼佈局對戰鬥機在起飛和機動性能上都有巨大的幫助,而中國目前在配置矢量發動機之前,就不得不使用鴨翼來進行戰鬥機的提升。

鴨翼之前經常被西方國家認爲不可以作爲五代機的標配,其原因也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從中國研發的過程中,畢竟考慮到了發動機的弊端,所以以短補長,以此來提高戰鬥機的性能以及在飛行過程中更加的有機動性。通過不斷的努力,這也讓殲-20成功加入了五代機的隊伍,甚至在性能上也有了長足的進步,這些就是因爲鴨翼取長補短。

殲-20作爲中國戰鬥機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型號,其實力不容小覷,再加上出色的隱身性能和戰鬥能力,這些都可以讓其成爲最爲出色的戰鬥機。雖然有人一直表示鴨翼會破壞殲-20的隱身效果,但是恰恰是因爲採取了鴨翼,這才讓研發人員可以對隱身性能進行進一步的提升和鞏固。

在鴨翼和隱身效果之間進行了有效的平衡,這樣才讓殲-20不僅在性能上十分卓越,在隱身效果上也十分出色。在超視距空戰中,殲-20完全可以使用飛控軟件對鴨翼的偏轉角度進行有效限制,從而達到降低被半球雷達截面積的不利影響,這樣就可以讓殲-20在實戰中不再拘束,同時還兼備了隱身和高性能的平衡。中國戰鬥機一直飽受發動機的苦惱,但是中國設計師卻另闢蹊徑,用取長補短的辦法來提高戰鬥機的能力,實在是令人佩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