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到此时,阳气收藏渐深,阴气越来越盛,最后在下一个冬至节气到达最盛,这期间前后的一个月,是一年中阴气最重的一个月

“积阴为雪,至此栗烈而大矣。”阴气纷纷化作大雪纷纷,在人世间飘飘荡荡。

大雪之后:开启阴气最重的一个月

大雪多在农历十月,而十月又称阳月,源自古代阴阳学说“纯阴用事,嫌于无阳,故以名之。”

嫌就是嫌弃的意思,嫌弃没有阳,“君子爱阳而恶阴”。相对应的是阳气旺盛的四月,被称为“阴月”。

大家都知道,大雪下一个节气是冬至,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日子。

古人认为阴的力量在冬至到达顶点,阴极则阳生,阳的力量开始出现萌芽,但在这之前的大雪,正是阴气逐渐充盛,阴气最重的一个月。

不是三九最冷吗?怎么是大雪阴气最重了?

自然的阴阳是运动变化的,大雪到冬至这段时间是阴气运动最盛的时候,在冬至到达顶点阳气始生,之后还是阴气为主导,阴气运动会下降,但还会继续积累,一直到三九达到积累的顶峰,所以三九温度最低。

在阴气的极点冬至前后,尤其是大雪节气,正是阴气即将巅峰的时候,阴气最重的一个月来了。

大雪节气的特点就是:寒流活跃,气温显著下降、下雨或下雪。

“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韩诗外传》

雪花的形状虽有近百种,但无一例外,都是六瓣的。易学认为,6是最大的阴数,而且“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水数用六。

雪花是天地积阴的结果,也是水做的,雪的自然造化,本身就带有“阴”的气象。

这些变化,自然界的动植物更加敏感。

初候 鹃鸥不鸣

12月7日~12月11日

鹃鸥就是寒号鸟,大雪天气寒冷,不怕冷的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

二候 虎始交

12月12日~12月16日

此时阴气最盛,之后继而开始衰落,阳气开始萌动,而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让新生命在冬至伴随一年初生的阳气开始孕育。

三候 荔挺出

12月17日~12月20日

荔挺此时因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说文》曰:荔,似蒲而小,根可为刷。也就是人们俗称的「马莲根刷子」。

今年注意这两件事!比吃什么都补!

2020庚子年的冬天,主气:太阳寒水;客气:阳明燥金,在泉:阳明燥金。

寒冷的水被肃杀、变革的金双倍加持,变得更冷,更易变。

大家有没有发现今年秋冬的温度,突然就冷了,而且冷的特别快,也特别冷,这些都是寒水被肃杀加持(冷),变革加持(变得快)导致的。

水寒而金多,很容易外寒内热,热还不能散。很多人出现体表怕冷,身体内又长痘、干燥上火的烦恼。如果平时就是阴虚、湿热、痰湿体质,这个冬天可能会不大好过了,稍补就就生「内火」:皮肤干燥、口腔溃疡、便秘……

2020年多变的庚子年一定要注意这两件事!不需要吃什么大补的人参、鹿茸就能很补了。

1、温阳防寒误过

天气冷,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多穿,多吃温热,到温暖的地方去。

在屋子里和朋友煮茶、饮酒,或者焚一炉暖香,吃个暖暖的锅子,都是驱寒的好方法。

大雪时候,最适合吃火锅了,早在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中就有记载,林先生把它叫做「拨霞供」:

向游武夷六曲,访止止师,遇雪天,得一兔,无庖人可制。师云:「山间只有薄批,酒、酱、椒料沃之,以风炉安座上,用水少半铫,候汤响,一杯后各分以箸,令自夹入汤,摆熟啖之,乃随宜各以斗供。」因用其法,不独易行,且有团𪢮热暖之乐。越五六年,来京师,乃复于杨泳斋伯岩席上见此,恍然去武夷如隔一世。杨勋家,嗜古学而清苦者,宜此山林之趣。因作诗云:「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末云:「醉忆山中味,浑忘是贵家。」猪羊皆可作。

这是说他游武夷山,拜访一位隐士,当时下了雪,得了只兔子,但没有厨师不知道怎么吃。隐士说山野之间一切从简,只把兔肉切成薄片,用酒、酱、椒调成配料,生起炉子架上半铫水,等到水沸腾后,每人分一双筷子,各自夹肉片放进水里涮熟了吃,调料搭配则随各人的口味就好。

当时,林洪感慨它不但好操作,而且人和人凑在一起吃特别暖和。(不独易行,且有团栾热暖之乐)。又过了五六年,他去京城临安,在朋友家又见到这种火锅,因为肉放在锅里从生到熟,颜色变换,从雪白到深红,犹如晴雪彩霞的颜色变换,还写了诗句「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

大雪和火锅简直太搭了,吃着火锅,汗水慢慢渗出,感觉受的风寒也被身体一点一滴发散出来,吃完之后不仅精神和胃舒服,身体也感觉通透放松,静静的坐一会儿,压力也没有了。

火锅的食材多肉,尤其是牛羊肉,加上即涮即吃的特性,热量很高,温阳散寒的同时也容易上火,今年冬天除了寒冷还有干燥上火。

建议大家多吃火锅,但最好不吃辣锅,尤其是北方,南方环境湿气重,需要辣椒增加发散寒湿的效果,但北方就很容易上火了。

尤其今年冬天是阳明燥金*2,是个燥冬。

“秋冬养阴“,上火就会伤阴,冬天不论是进补还是吃辣上火了,反而不利于冬季养生。

今年饮食不过热,不上火就是最好的养生。

白萝卜可「消食祛痰癖」。现在生活条件过于丰富,大部分人都不缺鱼肉,吃多了反而痰生火,萝卜这时候就要用上。生吃清热化痰,熟食益脾顺气。特别是吃多了补品上火时,一杯白萝卜汁效果是最好的。

白菜性平“解百毒”,多吃白菜来“解热毒”,还有萝卜、冬瓜、木耳等清清身体的热,适当的增苦绝咸。

吃完火锅一身汗,一定要等汗没了再出门。

天冷很多人会多穿,裹得严严实实的,但这时候最好:寒头暖足,温暖清醒。

先秦《脉法》中记载:「圣人寒头暖足,治病者取有余而益不足也。」

头为诸阳之会,适当寒冷有助于保持大脑清醒。这时候围巾很重要,围绕在肩颈部(尤其是大椎穴)可防止风寒入侵,戴太厚的帽子反而容易让人头晕。

注意:适当寒冷不是不保护头部,尤其是心脑血管病人,就是头别捂的太热了。

寒从脚起,由于脚离心脏最远,热量到达较慢,是阴气聚集之处,最易受到寒邪侵袭,因此需要注意保暖。袜子要厚些,舒适,每晚泡脚,暖脚暖身。

2、顺以天时,静以养阳

《遵生八笺》曰:「仲冬之月,寒气方胜,勿伤冰冻,勿以炎火炙腹背,毋发蛰藏,顺天之道…君子当静养以顺阳生。」

今年冬天除了冷,还有容易上火的燥金加持,本就是容易上火伤阴的季节,在大雪就不要艾灸后背了。

静养是一种平淡恬静,却充满生命力的状态,如同掩埋在大雪下的种子和根须。

《黄帝内经》指导“秋冬养阴“,阴是阳的根。冬天只有身体阴足了,才能让阳气更好的收藏濡养,第二年有根,更好的升发。养足阴是阳气充足的根本。

今年容易上火伤阴,大家除了饮食清淡避免上火,也要早睡晚起,少看手机,养气固精。

早晚温差悬殊,早睡可养人体阳气,保持身体的温热;适当赖床晚起可养阴气,以固阴精。

最好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大汗淋漓,养护阳气。吃滋阴的食物,润泽身体内团聚的阳气。

天寒补肾

大雪已到了“进补”的好时节,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

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

冬季是肾的季节,肾是“先天之本”,决定人一生的生长、衰老,这时候最适合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

1、多吃种子

大雪到小寒,要吃黑豆、核桃仁、枸杞子、黑芝麻、葡萄干,这些种子专补命门、肾精。

今年是燥冬,补肾首选当然是黑芝麻了。黑色补肾大家都知道,但是还有锦上添花的一笔。在黑芝麻里稍加一些盐,就能「引药入经」,将黑芝麻的补益作用直接引到肾经,比单吃黑芝麻糊的强太多了。

九蒸九晒黑芝麻丸

据晋朝葛洪道长所著古书《抱朴子》记载,黑芝麻只有经过九蒸九晒,才能充分发挥养生功效,此法后来受到药王孙思邈和药圣李时珍的推荐。九蒸九晒黑芝麻的古法工艺据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

那么,为何要如此麻烦地反复九遍蒸和晒呢?九蒸九晒,经常用来炮制比较珍贵的药材,以补品为主。此法作用于芝麻,首先,是为了使芝麻易于消化。

我们平时吃芝麻,通常是炒一炒就吃了,其实此时的芝麻仍接近于生芝麻,因油腻而难以消化。从肠胃中走过一遭,人体未得其福,反受其害。经过九蒸,芝麻里的营养成分能够彻底分解,油腻性大为降低,更利于人体吸收。

食材:黑芝麻500克,黑豆100克,黑米100克、蜂蜜各45克

制作工艺:

每次将5斤饱满的黑芝麻,用水洗净,放在笼筐上蒸熟,晒干,再蒸一遍,再晒干,这样重复蒸晒九遍后,芝麻皮自然脱落,去掉,将剩下的芝麻仁炒香,将芝麻处理成微粉。再用白蜜调和,做成约10克的蜜球。

关于芝麻的好坏区分

市面上芝麻有3种,一是油麻、二是糠麻、三是糠麻兑在油麻里;油麻质量上乘,颗粒饱满,芝麻香气十足,价格最贵;糠麻颗粒干瘪,食之口感苦涩,无芝麻香气;糠麻兑油麻,要看兑了多少在里面,兑的少越多,口感越差。

去皮芝麻色泽呈棕色

捣碎微粉

白蜜调和

每天两丸,早晚各一丸。胃好的饭前吃,胃不好的饭后吃。黄酒、淡盐水、米酒、温开水送服,易上火的用温开水即可。

2、贴外劳宫,温补二肾

在手背对掌心的地方就是外劳宫穴,脏腑积有寒气热气,皆能和解。

将两手外劳宫紧贴腰部肾区,双掌的热量直接温煦了二肾,可将肾内寒气祛除,尤其是晚上10点半至11点,是亥时尾、子时头,此刻地气最旺,地气通过内劳宫吸入,穿过外劳宫直接注入二肾,伴随二掌的热量和五行之气,温煦了二肾。

每晚临睡前,平躺,将两手垫于腰部,手背紧贴后腰,5~10分钟后,其热感会逐渐传遍全身。

3、脾胃寒湿、上热下寒,可以喝它

最近很多人说手冷脚冷,但吃怀姜膏就会上火。或者有的人湿气很重但又很爱上火,口腔溃疡、脾胃虚寒、上热下寒,还往往有这些症状:

腹胀吃得少,容易腹痛、喜欢温暖、喜欢捂着肚子,大便很稀;吃寒凉的,或一冷一热的食物,或肚子受凉,很容易拉肚子;有小肚腩而且减不下去,摸上去比其他地方温度低;脸色发黄发灰、暗淡无光,而且嘴唇也偏淡,嘴唇周围发黄;整个人火力不够,畏寒怕冷、手脚冰凉,严重者浮肿,小便不通畅;女生还可能伴有白带量多清稀。女生有宫寒痛经、月经量少、颜色暗血块多。

那么问题来了,脾胃虚寒成这样了,要怎么才能让脾胃暖和强健起来呢?

仲景先师在提醒我们盲目喝水有害的同时,在《伤寒论》也给出了答案:人参茯苓汤。配伍也是大简大明的:只有人参、白术、干姜、炙甘草四味药。

其中,人参、干姜、灸甘草都是食药同源的食材,但白术燥湿之力大,有一定偏性,作为汤药用来治病好,但不宜作为日常饮用的小药茶。

所以中医老师以理中汤原方为基,把白术换成了茯苓,这样既能温暖脾胃,也不会太燥,做成小茶包,方便脾胃虚寒的朋友日常也能冲泡着喝调理身体。

茯苓主要是祛湿之用,与偏燥的白术不同,茯苓的性子很平和,搭配干姜温中驱寒,就像上面出太阳暖暖的,下面又在清理湿气,专门给脾胃减负。

人参、甘草是补益脾胃的津液和脾气,脾胃的寒湿清理之后,就需要补充能量,让脾胃恢复健运。

理中汤进到虚寒的脾胃里,就像冰雪遇到热水一般,都化开了。喝1~2周,就能感觉肚子里有个小火炉在慢慢升起、肚子暖暖的、身体暖暖的。有些人胃口变好的,有些人放屁多了,这些都是脾胃变好的表现。

古时候一场大雪,天地白茫茫一片,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点缀一小朵红花,或者一片黄叶,极美。

屋子里是三五亲朋,煮茶、饮酒,或者焚一炉暖香,满满的冬意。

庄子的意境就更高远了,说「澡雪而精神」。白雪晶莹剔透,乃世间至纯之物,以雪洗身可以清净神志,见到雪的朋友不要错过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