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到此時,陽氣收藏漸深,陰氣越來越盛,最後在下一個冬至節氣到達最盛,這期間前後的一個月,是一年中陰氣最重的一個月

“積陰爲雪,至此栗烈而大矣。”陰氣紛紛化作大雪紛紛,在人世間飄飄蕩蕩。

大雪之後:開啓陰氣最重的一個月

大雪多在農曆十月,而十月又稱陽月,源自古代陰陽學說“純陰用事,嫌於無陽,故以名之。”

嫌就是嫌棄的意思,嫌棄沒有陽,“君子愛陽而惡陰”。相對應的是陽氣旺盛的四月,被稱爲“陰月”。

大家都知道,大雪下一個節氣是冬至,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日子。

古人認爲陰的力量在冬至到達頂點,陰極則陽生,陽的力量開始出現萌芽,但在這之前的大雪,正是陰氣逐漸充盛,陰氣最重的一個月。

不是三九最冷嗎?怎麼是大雪陰氣最重了?

自然的陰陽是運動變化的,大雪到冬至這段時間是陰氣運動最盛的時候,在冬至到達頂點陽氣始生,之後還是陰氣爲主導,陰氣運動會下降,但還會繼續積累,一直到三九達到積累的頂峯,所以三九溫度最低。

在陰氣的極點冬至前後,尤其是大雪節氣,正是陰氣即將巔峯的時候,陰氣最重的一個月來了。

大雪節氣的特點就是:寒流活躍,氣溫顯著下降、下雨或下雪。

“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獨六出。”——《韓詩外傳》

雪花的形狀雖有近百種,但無一例外,都是六瓣的。易學認爲,6是最大的陰數,而且“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水數用六。

雪花是天地積陰的結果,也是水做的,雪的自然造化,本身就帶有“陰”的氣象。

這些變化,自然界的動植物更加敏感。

初候 鵑鷗不鳴

12月7日~12月11日

鵑鷗就是寒號鳥,大雪天氣寒冷,不怕冷的寒號鳥也不再鳴叫了。

二候 虎始交

12月12日~12月16日

此時陰氣最盛,之後繼而開始衰落,陽氣開始萌動,而老虎開始有求偶行爲,讓新生命在冬至伴隨一年初生的陽氣開始孕育。

三候 荔挺出

12月17日~12月20日

荔挺此時因感到陽氣的萌動而抽出新芽。《說文》曰:荔,似蒲而小,根可爲刷。也就是人們俗稱的「馬蓮根刷子」。

今年注意這兩件事!比喫什麼都補!

2020庚子年的冬天,主氣:太陽寒水;客氣:陽明燥金,在泉:陽明燥金。

寒冷的水被肅殺、變革的金雙倍加持,變得更冷,更易變。

大家有沒有發現今年秋冬的溫度,突然就冷了,而且冷的特別快,也特別冷,這些都是寒水被肅殺加持(冷),變革加持(變得快)導致的。

水寒而金多,很容易外寒內熱,熱還不能散。很多人出現體表怕冷,身體內又長痘、乾燥上火的煩惱。如果平時就是陰虛、溼熱、痰溼體質,這個冬天可能會不大好過了,稍補就就生「內火」:皮膚乾燥、口腔潰瘍、便祕……

2020年多變的庚子年一定要注意這兩件事!不需要喫什麼大補的人蔘、鹿茸就能很補了。

1、溫陽防寒誤過

天氣冷,大家第一反應就是多穿,多喫溫熱,到溫暖的地方去。

在屋子裏和朋友煮茶、飲酒,或者焚一爐暖香,喫個暖暖的鍋子,都是驅寒的好方法。

大雪時候,最適合喫火鍋了,早在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中就有記載,林先生把它叫做「撥霞供」:

向遊武夷六曲,訪止止師,遇雪天,得一兔,無庖人可制。師雲:「山間只有薄批,酒、醬、椒料沃之,以風爐安座上,用水少半銚,候湯響,一杯後各分以箸,令自夾入湯,擺熟啖之,乃隨宜各以鬥供。」因用其法,不獨易行,且有團圞熱暖之樂。越五六年,來京師,乃復於楊泳齋伯巖席上見此,恍然去武夷如隔一世。楊勳家,嗜古學而清苦者,宜此山林之趣。因作詩云:「浪湧晴江雪,風翻晚照霞。」末雲:「醉憶山中味,渾忘是貴家。」豬羊皆可作。

這是說他遊武夷山,拜訪一位隱士,當時下了雪,得了只兔子,但沒有廚師不知道怎麼喫。隱士說山野之間一切從簡,只把兔肉切成薄片,用酒、醬、椒調成配料,生起爐子架上半銚水,等到水沸騰後,每人分一雙筷子,各自夾肉片放進水裏涮熟了喫,調料搭配則隨各人的口味就好。

當時,林洪感慨它不但好操作,而且人和人湊在一起喫特別暖和。(不獨易行,且有團欒熱暖之樂)。又過了五六年,他去京城臨安,在朋友家又見到這種火鍋,因爲肉放在鍋裏從生到熟,顏色變換,從雪白到深紅,猶如晴雪彩霞的顏色變換,還寫了詩句「浪湧晴江雪,風翻晚照霞」。

大雪和火鍋簡直太搭了,喫着火鍋,汗水慢慢滲出,感覺受的風寒也被身體一點一滴發散出來,喫完之後不僅精神和胃舒服,身體也感覺通透放鬆,靜靜的坐一會兒,壓力也沒有了。

火鍋的食材多肉,尤其是牛羊肉,加上即涮即喫的特性,熱量很高,溫陽散寒的同時也容易上火,今年冬天除了寒冷還有乾燥上火。

建議大家多喫火鍋,但最好不喫辣鍋,尤其是北方,南方環境溼氣重,需要辣椒增加發散寒溼的效果,但北方就很容易上火了。

尤其今年冬天是陽明燥金*2,是個燥冬。

“秋冬養陰“,上火就會傷陰,冬天不論是進補還是喫辣上火了,反而不利於冬季養生。

今年飲食不過熱,不上火就是最好的養生。

白蘿蔔可「消食祛痰癖」。現在生活條件過於豐富,大部分人都不缺魚肉,喫多了反而痰生火,蘿蔔這時候就要用上。生喫清熱化痰,熟食益脾順氣。特別是喫多了補品上火時,一杯白蘿蔔汁效果是最好的。

白菜性平“解百毒”,多喫白菜來“解熱毒”,還有蘿蔔、冬瓜、木耳等清清身體的熱,適當的增苦絕鹹。

喫完火鍋一身汗,一定要等汗沒了再出門。

天冷很多人會多穿,裹得嚴嚴實實的,但這時候最好:寒頭暖足,溫暖清醒。

先秦《脈法》中記載:「聖人寒頭暖足,治病者取有餘而益不足也。」

頭爲諸陽之會,適當寒冷有助於保持大腦清醒。這時候圍巾很重要,圍繞在肩頸部(尤其是大椎穴)可防止風寒入侵,戴太厚的帽子反而容易讓人頭暈。

注意:適當寒冷不是不保護頭部,尤其是心腦血管病人,就是頭別捂的太熱了。

寒從腳起,由於腳離心臟最遠,熱量到達較慢,是陰氣聚集之處,最易受到寒邪侵襲,因此需要注意保暖。襪子要厚些,舒適,每晚泡腳,暖腳暖身。

2、順以天時,靜以養陽

《遵生八箋》曰:「仲冬之月,寒氣方勝,勿傷冰凍,勿以炎火炙腹背,毋發蟄藏,順天之道…君子當靜養以順陽生。」

今年冬天除了冷,還有容易上火的燥金加持,本就是容易上火傷陰的季節,在大雪就不要艾灸後背了。

靜養是一種平淡恬靜,卻充滿生命力的狀態,如同掩埋在大雪下的種子和根鬚。

《黃帝內經》指導“秋冬養陰“,陰是陽的根。冬天只有身體陰足了,才能讓陽氣更好的收藏濡養,第二年有根,更好的升發。養足陰是陽氣充足的根本。

今年容易上火傷陰,大家除了飲食清淡避免上火,也要早睡晚起,少看手機,養氣固精。

早晚溫差懸殊,早睡可養人體陽氣,保持身體的溫熱;適當賴牀晚起可養陰氣,以固陰精。

最好減少戶外活動,避免大汗淋漓,養護陽氣。喫滋陰的食物,潤澤身體內團聚的陽氣。

天寒補腎

大雪已到了“進補”的好時節,有“冬天進補,開春打虎”的說法。

冬令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冬令進補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於體內,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

冬季是腎的季節,腎是“先天之本”,決定人一生的生長、衰老,這時候最適合溫補助陽、補腎壯骨、養陰益精。

1、多喫種子

大雪到小寒,要喫黑豆、核桃仁、枸杞子、黑芝麻、葡萄乾,這些種子專補命門、腎精。

今年是燥冬,補腎首選當然是黑芝麻了。黑色補腎大家都知道,但是還有錦上添花的一筆。在黑芝麻裏稍加一些鹽,就能「引藥入經」,將黑芝麻的補益作用直接引到腎經,比單喫黑芝麻糊的強太多了。

九蒸九曬黑芝麻丸

據晉朝葛洪道長所著古書《抱朴子》記載,黑芝麻只有經過九蒸九曬,才能充分發揮養生功效,此法後來受到藥王孫思邈和藥聖李時珍的推薦。九蒸九曬黑芝麻的古法工藝據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

那麼,爲何要如此麻煩地反覆九遍蒸和曬呢?九蒸九曬,經常用來炮製比較珍貴的藥材,以補品爲主。此法作用於芝麻,首先,是爲了使芝麻易於消化。

我們平時喫芝麻,通常是炒一炒就喫了,其實此時的芝麻仍接近於生芝麻,因油膩而難以消化。從腸胃中走過一遭,人體未得其福,反受其害。經過九蒸,芝麻裏的營養成分能夠徹底分解,油膩性大爲降低,更利於人體吸收。

食材:黑芝麻500克,黑豆100克,黑米100克、蜂蜜各45克

製作工藝:

每次將5斤飽滿的黑芝麻,用水洗淨,放在籠筐上蒸熟,曬乾,再蒸一遍,再曬乾,這樣重複蒸曬九遍後,芝麻皮自然脫落,去掉,將剩下的芝麻仁炒香,將芝麻處理成微粉。再用白蜜調和,做成約10克的蜜球。

關於芝麻的好壞區分

市面上芝麻有3種,一是油麻、二是糠麻、三是糠麻兌在油麻裏;油麻質量上乘,顆粒飽滿,芝麻香氣十足,價格最貴;糠麻顆粒乾癟,食之口感苦澀,無芝麻香氣;糠麻兌油麻,要看兌了多少在裏面,兌的少越多,口感越差。

去皮芝麻色澤呈棕色

搗碎微粉

白蜜調和

每天兩丸,早晚各一丸。胃好的飯前喫,胃不好的飯後喫。黃酒、淡鹽水、米酒、溫開水送服,易上火的用溫開水即可。

2、貼外勞宮,溫補二腎

在手背對掌心的地方就是外勞宮穴,臟腑積有寒氣熱氣,皆能和解。

將兩手外勞宮緊貼腰部腎區,雙掌的熱量直接溫煦了二腎,可將腎內寒氣祛除,尤其是晚上10點半至11點,是亥時尾、子時頭,此刻地氣最旺,地氣通過內勞宮吸入,穿過外勞宮直接注入二腎,伴隨二掌的熱量和五行之氣,溫煦了二腎。

每晚臨睡前,平躺,將兩手墊於腰部,手背緊貼後腰,5~10分鐘後,其熱感會逐漸傳遍全身。

3、脾胃寒溼、上熱下寒,可以喝它

最近很多人說手冷腳冷,但喫懷姜膏就會上火。或者有的人溼氣很重但又很愛上火,口腔潰瘍、脾胃虛寒、上熱下寒,還往往有這些症狀:

腹脹喫得少,容易腹痛、喜歡溫暖、喜歡捂着肚子,大便很稀;喫寒涼的,或一冷一熱的食物,或肚子受涼,很容易拉肚子;有小肚腩而且減不下去,摸上去比其他地方溫度低;臉色發黃發灰、暗淡無光,而且嘴脣也偏淡,嘴脣周圍發黃;整個人火力不夠,畏寒怕冷、手腳冰涼,嚴重者浮腫,小便不通暢;女生還可能伴有白帶量多清稀。女生有宮寒痛經、月經量少、顏色暗血塊多。

那麼問題來了,脾胃虛寒成這樣了,要怎麼才能讓脾胃暖和強健起來呢?

仲景先師在提醒我們盲目喝水有害的同時,在《傷寒論》也給出了答案:人蔘茯苓湯。配伍也是大簡大明的:只有人蔘、白朮、乾薑、炙甘草四味藥。

其中,人蔘、乾薑、灸甘草都是食藥同源的食材,但白朮燥溼之力大,有一定偏性,作爲湯藥用來治病好,但不宜作爲日常飲用的小藥茶。

所以中醫老師以理中湯原方爲基,把白朮換成了茯苓,這樣既能溫暖脾胃,也不會太燥,做成小茶包,方便脾胃虛寒的朋友日常也能沖泡着喝調理身體。

茯苓主要是祛溼之用,與偏燥的白朮不同,茯苓的性子很平和,搭配乾薑溫中驅寒,就像上面出太陽暖暖的,下面又在清理溼氣,專門給脾胃減負。

人蔘、甘草是補益脾胃的津液和脾氣,脾胃的寒溼清理之後,就需要補充能量,讓脾胃恢復健運。

理中湯進到虛寒的脾胃裏,就像冰雪遇到熱水一般,都化開了。喝1~2周,就能感覺肚子裏有個小火爐在慢慢升起、肚子暖暖的、身體暖暖的。有些人胃口變好的,有些人放屁多了,這些都是脾胃變好的表現。

古時候一場大雪,天地白茫茫一片,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點綴一小朵紅花,或者一片黃葉,極美。

屋子裏是三五親朋,煮茶、飲酒,或者焚一爐暖香,滿滿的冬意。

莊子的意境就更高遠了,說「澡雪而精神」。白雪晶瑩剔透,乃世間至純之物,以雪洗身可以清淨神志,見到雪的朋友不要錯過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