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市青林口古镇依山傍水而筑,根据古镇研究者邓良朝老先生介绍昔日青林口古镇上的众多明清风格青瓦房,或依山、或临江而建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它们大都门面狭小、厅堂幽深家家户户门前都植有阔叶梧桐,形如华盖,和周遭苍松翠柏相得益彰,以至于偌大一个古镇“只见青山不见场”故名“青林口”。

青林口有“四绝”,高抬戏、烧火龙、豆腐宴和白花桃其中高抬戏是“四绝”中最大的亮点

非遗名片

抬阁(芯子、铁枝、飘色)(青林口高抬戏)

项目序号:994 编号:x-87 类别:民俗 级别:国家级 批次:第二批 地区和单位:四川省江油市

青林口高抬戏源于汉代百戏,定型于明清时期,据传是清代雍正乾隆年间。由闽粤地区移民从岭南带入江油,一经引入,便在青林口落地生根,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青林口高抬戏每到表演时,十里八乡,观者如潮。为了使观众有更好的观赏体验,青林口高抬戏把戏剧造型与民间绑扎工艺巧妙地结合了起来。把家喻户晓的传统戏段子置于巡游状态,使之成为一种“戏动人不动”的群众文化活动样式,给稍远处群众也提供了看戏的机会,具有“人不看戏、戏看人”的效果。

据青林口高抬戏传人邓均朝先生的介绍,青林口高抬戏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体现。绑扎术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一张厚实的方桌正中,竖起一根中间曲折的铁杵将一对童男童女扶上去,固定于铁杵上,巧妙地将铁杵下半截隐藏于袍服里,这样一台看起来高低错落有致,飘飘欲仙的“高抬戏”就算搭建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青林口高抬戏巡游一律由人工捧抬,每次连续工作时间都不低于八小时演员尤其辛苦。一旦绑扎完毕,经常是好几个小时不能动弹巡游过程中,不能喝水、吃东西。所以一般都只挑选强健的未成年儿童来扮演戏中的角色

青林口高抬戏中的人物造型,基本上采用了民间传统年画的构图方式即:“男角”在下,“女角”在上“女角”站立于“男角”所持的道具顶端,整体造型十分夸张。

高抬戏造型演绎的都是经典川剧折子戏,《秋江》《踏伞》《打雁》《白蛇传》《西游记》等当青林口高抬戏正式巡演时,通常还会以狮舞开道、龙舞殿后,并要锣、鼓、唢呐等器乐伴奏极力渲染气氛。相较于传统戏剧,青林口高抬戏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和浪漫色彩

随着时代的进步,农村经济形势的好转,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新的期待现在,人们利用现代化的录、播音手段将各个戏剧片段分别配上唱腔或音乐伴奏沿途播放,使“青林口高抬戏”这门古老的艺术显得更加立体、生动、鲜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