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蘇東坡:生活多有不如意,更要超然曠達

蘇東坡一生雖坎坷,但他以其豐富的情感、堅忍的品格以及對百姓的愛護和對國家的擔當,用詩詞刻畫了他傳奇的一生,爲後世所景仰。蘇東坡的超然曠達、勤政愛民、拼搏進取、寬容品性、詩意生活等人生智慧及人格魅力也給了我們許多人生啓迪。

胸襟寬廣,一生坎坷卻超然曠達

蘇東坡的一生,經歷了三次巨大的貶謫生涯,還有其他數不清的不如意與挫折,但是他沒有被這些挫折打倒擊垮,即便是在儋州,他也依然笑對人生,苦中尋樂,總能以一種樂觀曠達的心態去看待逆境。他對生活總是充滿着無限的嚮往和熱愛。

餘秋雨在《蘇東坡突圍》一文中認爲:在經歷了生死屈辱的“烏臺詩獄”案後,蘇東坡被貶黃州其實是成就了一次歷史性的文化突圍,正源於此,絕代之作《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後《赤壁賦》纔會噴薄而出。

其實,當一個人的境遇降至正常人生水平以下,依然能夠保持平常的心態,這就是一種超然曠達。的確,即使他處於極端惡劣的環境,即使他從人生的巔峯跌入低谷,他都能夠坦然面對,沒有過分的鬱鬱寡歡,也沒有沉淪,而是一如既往地對生活充滿着追求、希望和熱忱。有了這些,纔會有《江城子·密州出獵》的志在千里,有寶刀未老的英風與豪氣,纔會有《水調歌頭》的開闊心胸與超遠志向,纔會有“橫看雲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樣耐人尋味的哲理,纔會有“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笑看風雲、笑對人生。

千百年來,蘇東坡在逆境中以豁達的態度譜寫的作品代代相傳,受到了廣泛的喜愛。蘇東坡更以其面對逆境時那種從容坦蕩、處變不驚、豁達超脫、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贏得了人們的認同和尊敬。

熱愛生活,發現並創造生活趣味

蘇東坡是一個特別熱愛生活的人。即使人生坎坷,但他不僅能隨遇而安、笑對人生,而且能從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中發現美,更能夠詩意地生活。他能從卑微粗陋的物件上發現可圈可點可樂的一面,“苟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瑋麗者也。脯糟啜醴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推此類也,吾安往而不樂?”

62歲時,蘇東坡被貶謫到瘟疫橫行的蠻荒之地儋州,但蘇東坡把這個“居無室,食無肉,出無友,病無藥”的蠻荒之地變成了“詩和遠方”。他不僅開發了美食牡蠣,還辦起了學堂;不僅教起了書,而且還培養出了海南歷史上第一位舉人姜唐佐,第一位進士符確。他能在艱苦的生活中創造出詩意般的生活情趣,着實令人驚歎。

蘇東坡以自己的實踐充分闡釋了什麼是“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我要在有限的條件下追求最大的快樂”。於是他活成了北宋有名的釀酒師,他不僅釀造了米酒、桂酒、真一酒等多種美酒,而且還撰寫了《東坡酒經》。於是他活成了北宋著名的美食實驗家,他發明了“東坡豆腐”“東坡肉”“東坡肘子”等60多道著菜餚。他不僅專注烹茶,留下了許多茶道聖經,而且成爲了北宋有名的旅遊家,泛舟赤壁,觸景生情,寫下了衆多千古絕唱。

蘇東坡是中國五千年來最懂生活的人,林語堂贊其一生是“人生的盛宴”,在中國歷史上,還找不到誰能比他更善於發掘生活的快樂。

胸懷天下,以出世的態度幹入世的事業

蘇東坡還是一位“胸懷天下、心憂百姓”始終保有赤子之心的知識分子。他先後就職於黃州、密州、杭州、惠州等地,每到一處皆造福百姓。在杭州,疏浚西湖,整治六井,修建了西湖十景之一的“蘇堤春曉”;在密州,賑貧救孤,灑淚循城拾棄兒;在徐州,抗洪築堤,連日巡視指揮,過家不入;在定州,懲治貪官污吏,整頓邊防部隊;在惠州,改善民生,設計了廣州最早的自來水供水系統;在海南,大力傳播中原文化,培育地方纔俊。

所以每當蘇東坡調離此地時,當地老百姓總是夾道相送,涕淚橫流。蘇東坡的工作哲學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他有句名言“勝固欣然,敗亦可喜”,“凡事盡力而爲,而後順其自然”,事成了固然值得欣喜,敗了也坦然無愧。

堅持不懈,奮發進取的拼搏精神

蘇東坡始終保持着強烈的創作慾望,即使是“烏臺詩案”後決意擱筆,或者是在他一生被政治牽扯去很多精力的時候,蘇東坡仍堅持不懈地進行文學創作,爲後人留下了詩2700多首,詞300多首,散文 4800多篇,數量之巨、質量之優冠絕北宋。蘇東坡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少有的文化全才,他的詩詞、散文、書法等皆成就頗高。在中國古代文化史上,還很少有人像蘇東坡這樣,廣泛地涉獵文、史、哲及其他藝術門類,並在各個領域中都表現出了卓越和傑出的才華。

蘇東坡的成功一半源於天才,還有一半源於勤奮,他晚年對他的弟子王古說過,他年輕時開始讀書,每讀一部經典,一定從頭抄到尾。到了黃州以後,已經40多歲了,已經聞名天下了,有人去看他,發現他在家裏抄《漢書》,他自己說是第三遍抄《漢書》了。他第一遍用楷書抄,第二遍用行書抄,一邊抄還一邊練字,他下過苦功夫。蘇東坡一生都在學習,一生都在思考,所以他的創造性也是貫徹終身的。

心胸開闊,朋友遍佈天下

蘇東坡的朋友遍佈天下,有授業解惑的師長歐陽修、梅堯臣、韓琦等,也有亦師亦友的弟子黃庭堅、秦少游等,還有患難與共、志趣相投的朋友馬夢得、巢谷、參寥、陳慥、吳復古、佛印、文與可等,此外他還有鄉紳、士子、農夫、村婦等可信賴的朋友。

巢谷在蘇東坡入朝當官風光時,他從不想沾光,但當蘇東坡被貶黃州後,他卻飄然而至,全心全意地來做東坡孩子的私塾老師。朋友馬夢得得知蘇東坡被流放後,便辭官不做了,蘇東坡被貶到那裏,他就跟到那裏,這一跟就是二十年。詩僧參寥更是蘇東坡一生的密友,蘇東坡貶謫黃州時,參寥不遠千里趕去,追隨他數年。

主張變法的王安石與蘇東坡由於政見不同,兩人之間一直有矛盾。由於王安石被小人陷害,最後罷相隱居在南京。蘇東坡黃州被貶之後,遇赦北返時主動去南京看望王安石,王安石親自騎了一頭小驢到江邊迎接蘇東坡。王安石留蘇東坡在南京長住,兩個人遊遍名山大川,當年的意氣之爭都一笑泯恩仇了。蘇東坡離開的時候,王安石到江邊送別,王安石說:“不知更幾百年,方有如此人物。”還有涉及烏臺詩案的沈括,他被罷官之後,主動求見蘇東坡,送蘇東坡一方石墨。蘇東坡爲此事專門寫了一篇文章 《書沈存中石墨》,一文泯恩仇。此外,還有與蘇東坡多有不和的章惇,後來被貶到雷州。剛回到中原的蘇東坡立刻寫了封信給章惇的老母親,安慰老人家說雷州、惠州、嶺南不是傳說中的那麼恐怖,請老人放心,還捎去了應對瘴癧之毒的藥方。章惇得知此事,羞愧無比。

蘇東坡心胸開闊,在他眼裏,上至玉皇大帝,下至屠夫兒,“眼見天下無一個不是好人”。他理解別人的慾望,理解別人的侷限,看透人性,寬恕人性,所以朋友遍佈天下。

儒道佛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到了北宋呈現出現了“三教合流”的局面。蘇東坡對儒釋道三家兼收幷蓄,形成了他獨特的融通儒道佛的人生觀。儒家的入世,引導他剛健進取,勇於擔當;道家的出世,使他淡泊名利,超然物外;佛家的靜達圓通,則啓迪他隨緣自適,圓融通達。所以蘇東坡是以出世的態度去做入世的事業,“閱世走人間”與“觀身臥雲嶺”兩個自我並行不悖,既積極進取又不迂執憤激,既曠達超脫又不消極厭世。

蘇東坡,一位樂觀主義者,一位偉大的文藝天才,他將勤政愛民、關注民生的執著精神,樂觀曠達、超然物外的曠逸氣質,熱愛生活、詼諧天真的盎然情趣,閒適優雅、從容不迫的瀟灑風神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成就了一個可愛的蘇東坡、偉大的蘇東坡,成就了一個千百年來在百姓心目中永恆不朽的蘇東坡。他豐裕了我們的精神生活,給予我們對生活的思考,也給予我們生命的啓示。

◎本文圖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