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络传言一则中国从印度采购大米的新闻,大家关注的焦点就是,中国首次大批量地从印度采购了10万吨的大米,而且首批5000吨大米已经开始装船开始转运至我国。据科学兴农了解,印度并非第一次想向我国出口大米,然而之前两次出口均因为质量检测不过关而被拒。印度方面则也表示对中国的此次采购表示热烈欢迎,同时表示中国在本次采购之后,定然会二次采购。

对于进口的这些印度大米,从价位而言远远低于越南、泰国等大米出口国家的报价,这也是中国愿意采购的重大原因。那么低价优质吗?显然这个要求就有些高了,虽说印度大米同泰国大米一般均属于籼稻,也就是长粒米,但是从品质而言,印度大米显然是无法同泰国、越南大米相比的。

说起来印度并非单一的向我国出口大米,印度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粮食出口国,据统计2019年印度对外出口大米1057万吨,并成为仅次于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粮食出口国 。然而与之对应的是,印度人均口粮出奇的低。列举几个数字大家看一下:2018~2019年我国粮食产量5.43亿吨、美国4.38亿吨、印度2.62亿吨。对比一下人口:中国13亿,美国3亿,印度13亿。同样13亿人口,在我国依旧需要进口粮食的前提下,印度如何能够做到国内粮食自给自足的呢?

折合一下印度人均口粮大概440斤,这点粮食说难听点,印度人几乎每天可以说都挣扎在温饱线,多余的粮食养殖转化为蛋白肉制品,更是痴人说梦,要真的说印度人信仰佛教,喜欢吃素,我想这绝对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看到有媒体表示,在阿联酋那些富豪家中养的骆驼一年都会吃掉10个印度人一年的口粮。此言不虚,然而印度如今就是这么一个现状。那么为何印度政府在自己国内粮食供给都有难度的情况下,为何还要出口粮食呢?

其实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印度政府当前所面临的一个矛盾了。国家要发展需要什么?自然是钱,没钱自然不可能干成事,问题是钱从哪里来呢?外汇!可以说如今的印度政府也是在无奈的情况下,做出的一个艰难的抉择。印度农业GDP占据了国家总量的58%,所以在印度二三产业难以振兴的前提下,对于农业实施反哺更是无稽之谈,农产品自然也不可能卖出高价。尤其是在今年印度由于新冠疫情导致国内工业、纺织业几乎全面罢工,大批量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订单反而转移到了我国,印度外汇方面更是难上加难。如此局面,印度又该怎么做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