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是婦孺皆知的民國時期的文學家,他的小說曾經在中小學教材裏多次出現。如今,魯迅的小說也逐漸退出了大家視野。很多人讀魯迅的小說,都感覺理解魯迅的小說比較困難,這大概是因爲時過境遷,要理解魯迅在寫些什麼確實有點難度。

魯迅罵人,毫不留情,語言犀利。他一生罵過很多人,有好事者曾做過一個統計,幾乎包括了民國時期所有的名人,如:

胡適、林語堂、章士釗、徐志摩、顧頡剛、馬寅初、梅蘭芳、郭沫若、梁實秋、朱光潛、鄒韜奮、吳佩孚、段祺瑞、陳炯明、張學良、馬占山、鄭振鐸、戴季陶、傅斯年、梁漱溟、劉半農、老舍、蔡元培、章太炎、吳稚暉、葉聖陶、茅盾等等。

魯迅不怕得罪人,比如魯迅在一次活動中,一下就得罪了幾十個文人。1924年,泰戈爾收到梁啓超等人的邀請訪華。有50多位中國有名的學者專門迎接他,包括才女林徽因,才子徐志摩等。

泰戈爾在華剛好遇到生日,數百文人蔘加了這個生日宴會,魯迅也在其中。然而魯迅在泰戈爾生日宴舉行到一半之時就憤然離場,魯迅爲什麼要這樣?後來,魯迅在雜文《罵殺與捧殺》中,說出了原因。他說徐志摩等人將泰戈爾奉爲“神仙”的行爲是錯誤的,認爲徐志摩、林徽因是“諂媚”泰戈爾。

就是這樣倔強的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有人說他卻讚美過袁世凱。根據是,1912年,袁世凱剛任中華民國大總統時,教育部總長蔡元培帶着魯迅等人,專門前往總統府拜見過袁世凱。

就是這次會見,後來魯迅說:“這是我和袁世凱的第一次見面,也是最後一次,袁世凱和我並不熟,但我對袁世凱的印象非常深,他和其他軍閥完全不同。”魯迅在這裏說的和其他軍閥完全不同,主要是指魯迅如何對待當時的文人。

魯迅對袁世凱有這樣的評價:“這中間只有袁世凱略知怎樣對待知識分子,對穩定統治最爲有利。相形之下,後來的(北洋)統治者識見淺薄不足道。”一貫罵人的魯迅,能給袁世凱如此評價,已經非常難得了。

但是魯迅就沒有批評過袁世凱麼?尤其是對於袁世凱倒行逆施稱帝這件事魯迅怎麼看待?

《魯迅全集》第三卷《華蓋集》中的《一點比喻》用山羊和綿羊,來譬喻一些事情。魯迅說:

在我的故鄉不大通行喫羊肉,闔城裏,每天大約不過殺幾匹山羊。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單是羊肉鋪就觸目皆是。雪白的羣羊也常常滿街走,但都是胡羊,在我們那裏稱綿羊的。山羊很少見,聽說這在北京卻頗名貴了,因爲比胡羊聰明,能夠率領羊羣,悉依它的進止,所以畜牧家雖然偶而養幾匹,卻只用作胡羊們的領導,並不殺掉它。這樣的山羊我只見過一回,確是走在一羣胡羊的前面,脖子上還掛着一個小鈴鐸,作爲智識階級的徽章。通常,領的趕的卻多是牧人,胡羊們便成了一長串,挨挨擠擠,浩浩蕩蕩,凝着柔順有餘的眼色,跟定他匆匆地競奔它們的前程。我看見這種認真的忙迫的情形時,心裏總想開口向它們發一句愚不可及的疑問——“往那裏去?”人羣中也很有這樣的山羊,能領了羣衆穩妥平靜地走去,直到他們應該走到的所在。袁世凱明白一點這種事,可惜用得不大巧,大概因爲他是不很讀書的,所以也就難於熟悉運用那些的奧妙。

有人說魯迅對袁世凱評價很高,沒有罵過袁世凱,但是從上面的文字可以看出,魯迅只是把袁世凱看成山羊而已,而且認爲袁世凱不很讀書。這大概是因爲袁世凱造成北洋軍閥割據,引起了魯迅不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