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勤澤,1962年出生,浙江諸暨人。西泠印社社員,在篆隸書藝術上具有深厚的造詣。任浙江省僑界書畫院祕書長、古越佛像藝術研究所所長。

少年時代喜愛繪畫,在宗親前輩、著名畫家壽崇德先生處接受美術啓蒙教育。1978年,考入紹興師範專科學校,師從於著名學者、陸游研究專家鄒志芳先生,鑽研古典詩詞。書法藝術上,師從於著名書法家章劍深先生。1986年考入杭州大學古籍研究所,師從於著名學者姜亮夫、崔富章先生,攻讀古典文獻學碩士學位。2007年,考入浙江大學中國藝術研究所,師從於著名書法家、書法理論家陳振濂先生,攻讀藝術學博士學位。

壽勤澤潛心問道習藝,在書法名法家沈定庵先生的指導下,下苦功夫研治秦漢篆隸藝術,從石鼓文、《張遷碑》《衡方碑》《西狹頌》《石門銘》到清代隸書名家伊秉綬、桂馥、何紹基等。他博採衆人之長,一門深入,逐漸形成了融合漢碑與漢簡書法藝術於一體的新的書風書貌。尤其是在隸書藝術上,深入探討清代文人書法藝術的得失,深入研究鄧石如、桂馥、何紹基三家書法藝術,深有所悟,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風貌。印宗秦漢,印風雄渾剛健,別具一格,曾應邀爲章太炎紀念館、唐雲藝術館、曉風書屋治印。

壽勤澤在繪畫藝術上,多年精心研治古典佛像藝術史,擅長佛像畫繪製,先後爲多所江南著名寺院佛寺創作佛像。

在書畫理論研究上,已出版《中國文人畫思想史探源》《宋畫與西湖》《黃公望、王蒙、吳鎮傳》等多部著作,校勘整理出版《竹齋集》《王冕集》等。

墨痕鐵筆書流年

——我眼中的西泠名家壽勤澤

文/翰藝

認識壽勤澤先生,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在萬松書院主講宋畫藝術,我是臺下一名聽衆,聽講中,見識了他的藝術才華與傳道受業解惑的風采,也成了他多年的朋友。

結識他多年,綠水長流,友情日增,他謙和誠樸,身在出版界,廣交學界與書畫界及佛學界的朋友,求道問學遊藝,不時有他主講的古典繪畫藝術講座在杭州古城的角角落落舉辦,與公衆交流。他的藝術理念與學術觀點,趨時而不保守,中和而不偏激,與日常的爲人行事完全契合,交往之中,我成了他的一名忠實的粉絲。我與他的交往日益增多,對他的書法藝術的認識也日益增多,他是當下藝術圈裏低調務實,極少顯山露水的一位擅長篆隸書創作的高手。

壽勤澤的學藝之路漫長而曲折。他的藝術之路,啓蒙於宗親壽崇德先生,壽先生長於丹青,誨人不倦,壽勤澤向他學書學畫,打下了紮實的傳統書畫藝術的基礎。後來,壽勤澤考入紹興古城就學,師從於紹興著名書法家章劍深先生,章先生是他的大學班主任,師生同爲暨陽古邑人,亦師亦友,紹興是書法之城,章先生寫得一手精彩的“二王”書風的行草書,壽勤澤一直堅守師訓,長期堅持不懈臨摹研習王羲之尺牘與《蘭亭序》,他臨摹《蘭亭序》的路子與常人大爲不同,他千里跋涉山海關外,購置到一個世所罕見的元陸繼之雙鉤本,那是一個曾經得到倪瓚、柯久思讚賞的雙鉤本,壽勤澤珍之愛餘,數十年間,臨摹之功從無懈怠。他在繼承二王書風上,幾乎捨棄了所有的業餘愛好,鍾情翰墨,寫出了一手別具風采的行草書,苦心孤詣,受人稱許。我們早就勸他,舉辦一次書法藝術展,但是,每每被他婉言拒絕。書法藝術上的精進不懈與公衆形象傳播上的低調行事,形成了極大的反差。低調,低調得令人心疼。

從會稽到臨安,一路行進,八十年代中期,他考入杭州大學古籍研究所,他師從於著名學者姜亮夫先生,姜先生學問深湛,書藝不凡,學者書法,功力精深,姜先生邀請了好友沙孟海先生爲古籍所的研究生開設書法史講座,壽勤澤成爲其中臨帖最刻苦、最投入的一人,書藝得到大幅的提升。

在對書法藝術日復一日的探索中,他的興趣從行草書轉向了更古老的篆隸書,他潛心問道習藝,在紹興書法名家沈定庵先生的指導下,下苦功夫研治秦漢篆隸藝術,從石鼓文、《張遷碑》《衡方碑》《西狹頌》《石門銘》到伊秉綬、桂馥,他博採衆人之長,一門深入,隸書創作自成面目。

在壽勤澤的學藝之路上,浙江大學藝術學系的求學經歷,使他理論視野得以拓展,他師從於陳振濂先生,既深入研讀兩宋書畫印史,又花更大的精力研讀漢碑與漢簡名作,他選擇了近現代在吸納漢簡藝術上成就最爲突出的三位書法家來楚生、錢君匋、陳振濂作爲觀察研究與臨習的對象,取其精華,融匯爲一,逐漸形成了鮮明的個人書風書貌。

在我的眼中,壽勤澤近年的書法藝術作品,藝術性、觀賞性最佳的作品是他的兩個長卷作品,一卷是他爲故鄉酒邑創作的《同山賦》,另一卷是他爲歌詠家鄉絕代美女西施創作的《西施賦》,兩卷作品文辭優雅舒暢,抒情達意,感人肺腑。尤其在書法藝術上,結體承接了紹興書法名家沈定庵先生的遺韻,渾厚大氣,用筆上揮毫自運,縱筆直書,翰墨淋漓,彷彿又讓人看到了沙孟海先生那種雄渾遒勁的餘響。壽勤澤是個摯愛故鄉的性情中人,多篇記述故鄉山川風物之美的隨筆散文在臺灣、香港與日本、韓國有大量的讀者和粉絲,抒寫故鄉情結的《醉冬釀》《布穀湖》等多篇美文,都有10萬+的閱讀量,喜愛他的精彩文筆的讀者遍及海內外。近年來,瞭解他的書法藝術成就的人也漸漸增加起來,人們喜愛他的雄秀俊美的行草書,也喜愛他渾樸敦厚、古意濃郁的篆隸書。但在壽勤澤身上,永遠是數十年不變的步頻,一步步前行,墨痕心跡書流年。如今,他把前一幅作品捐贈給了同山鎮人民政府,墨跡已經存留於家鄉的清逸山水之間。後一幅長卷他捐贈給了諸暨市人民政府,墨跡也長留於家鄉母親河——浦陽江畔。

珍視經典,迴歸傳統,尊師重學,固本培元,抉發古典書法的人文意蘊,是開創新時代的書法新境地的必由之路,這是對壽勤澤先生書法藝術做過巡視後的有益啓示。

請用手機橫過來欣賞:

相關文章